赵庆生
本篇文章拟题时,曾经征求过主人翁的意见,他将“专家”二字改为“老兵”,我不同意,于主人翁而言是一种谦虚,但对于作者而言,却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一个终生从事水利事业,博学多才,在多个领域有理论、有实践、有著作、有建树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不能称为专家,那么什么人能当得起如此称号?
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尽风光不尽秋。河下是块神奇的土地,古老的淮河,从古至今,孕育了许许多多的人才,包罗万象,异彩纷呈。历史的脚步走到今天依然是铿锵有力,不输前人。
王福林先生出生于1940年三月十八日,他的祖上,是镇江丹徒的一个盆桶制作世家,在西方技术及外来资本的冲击下,于清朝末年,从丹徒迁徙至淮安河下。
和王福林先生第一次见面是在他的家里,高高的身材,国字脸,目光炯炯、精神健旺,周身上下都洋溢淮安人所特有的文雅、内敛、热情而好客。先生家住在估衣街粉章巷2号,门朝东。三间面朝南主屋,小瓦叠檐小七路,据先生介绍是同治时期的建筑;三间朝西,其中一间过道,两间厨房朝东,一个天井,种一些花草,两棵铁树,枝繁叶茂,两棵鹅掌木郁郁葱葱,还有一棵月季和一棵平时少见的结子桂,整个院落显得极其清幽、雅致而富有生气。从中可以看出主人热爱生活不事张扬的个性。
王福林,曾名王福麟,乳名“三麟子”。他大伯是在27岁那年去世的,他父亲王文宝也是在27岁那年得伤寒病故的,一种不祥之兆笼罩在王家的上空。果然在他13岁那年,得了一场怪病:鼻孔流血不止,连日昏迷不醒,高烧不退达41℃,不管中医西医,河下的名医全到,可就是束手无策,他母亲绝望的哭声惊动了街对面解放军水利团的医生,经会诊用了当时部队内部仅存的三支特效药,终于将“三麟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按算命先生说,王先生生于庚辰年庚辰月戊戌日丁巳时或戊午时,命中缺水。依我看,王先生是水命,一生之中唯一不缺的就是水,你看:在他生命中缺水的时候,水来了,在他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水都应运而生,只能说,水始终伴随着福林先生的左右,福林先生是条龙,龙遇水而腾飞。因为,八八六十四卦中“金蝉卦”说 “困龙遇水好运交,不由喜事上眉梢。”纵观先生家世及先生在13岁时的窘境,先生可能是困龙,而13岁大病遇解放军水利团后则与水结缘,此后顺风顺水。可以这样说,王福林与水有不解之缘,先生因水而灵动。
王福林曾经读过私塾,是在竹巷街义贞祠,开蒙塾师程仲仁老先生。小学二年级在“相家湾小学”就读,校址在河下粉章巷,校长姚春扬,也是河下著名文化人,后来相家湾小学与河下小学合并,组成“淮安县实验小学”。他小学毕业前,曾参观了治淮工程——苏北灌溉总渠的建设,当时发下誓言,长大后要当一名水利工程师,兴水利,除水害,造福于人民。幼小的心灵中确立了从事水利的志向。先生的初中是在县二中度过,高中先是在淮阴中学然后调入淮安中学。他高中毕业时,本来准备填报“清华大学”,但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指点着他的人生,受组织安排他填报了“华东水利学院”水文系,从此走上了水利建设的道路。
王福林学的是陆地水文专业,1964年毕业分配时,先被分配到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海洋水文教研组,突然又被水利部挑中到水利部豫北水利土壤改良试验站(河南新乡)工作,从事黄淮海平原五省二市旱涝碱灾害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在此后三十六年的历程中,先后经历了水利部豫北试验站、新乡地区水利局水文站、新乡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水利部黄委会引黄灌溉试验站、水利部黄委会金堤河管理局五个单位。
王福林先生被分配到水利部豫北水利土壤改良试验站工作,实习期还未满就被提拔到技术科主持工作,负责科技管理。正当生活的风帆扬起之际,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了冲击,1968年12月豫北试验站被撤消,科技人员和行政领导全部到“五七”干校劳动锻炼。他在干校劳动期间,仍心系研究工作,给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写信,建议在黄河背堤洼地大力发展引黄放淤,种稻改良盐碱沙荒。全国科学大会后,和一些老同志联名给中央写信建议恢复试验站,继续开展旱涝碱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王福林先生在河南省新乡地区水利局水文站工作期间,他组织领导了新乡地区地下水观测管理、动态普查和试验研究工作,克服了跨专业工作的种种困难,成绩显著,对北方十七省市地下水观测研究工作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受到水利部和河南省水利厅领导表扬。参加了水利部组织的《全国地下水观测规范》的编写工作。结合生产提出了“地面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统一调配,防御旱涝碱灾害的试验研究设想”,得到了水利部领导重视,水利部列入了相关的科研计划。唐山地震后,他还编撰了《地下水和地震》小册子,从地震对地下水的影响和地下水对地震的影响两个方面来阐述地下水和地震的关系,详细介绍了利用地下水来预报地震的方法。
王福林先生在新乡地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主持了“新乡地区水资源调查和水利化区划”研究,因成绩显著,被河南省政府和新乡地区行署分别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参加了中国科学院“黄淮海平原综合治理及合理开发研究”工作,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重九等同志共同承担了“天然文岩渠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执笔编写了《天然文岩渠流域及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合理调配研究》报告,该报告被编入《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开发研究文集》、《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论文集》和《黄委会科技成果选编》,并在日本召开的国际灌排会议上交流。还应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邀请,主持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达的“河南省辉县百泉水资源保护研究”。执笔编写了《百泉地质环境与水环境》、《百泉灌溉史略考》、《百泉泉水特性分析》、《百泉断流原因浅析》、《百泉保泉措施研究》等报告,并编写了《百泉莫断流》电视资料片脚本,由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摄制成电视片后在全省播放。该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课题先进水平,荣获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王福林先生调回水利部黄委会引黄灌溉试验站工作后,领导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科学研究,由于成绩显著,得到钱正英部长的书信表扬。遵照钱部长指示,执笔起草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工作纲要》。创办了《引黄灌溉》期刊,主编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大事记》。在此期间参与了新乡市水资源分析研究,发表了《新乡市水资源条件和城市供水对策》和《新乡市水资源浅析》等文章,参与了“卫河新乡段综合治理可行性研究”工作,所提建议已为新乡市政府采纳,被新乡市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为解决河北省水资源不足,与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重九高级工程师,共同参与了引黄济冀工程路线的分析与研究,执笔编写《兴利除害 统筹兼顾——浅谈红旗渠调水之优点》,系统地阐述了红旗渠向河北调水方案的优点,并为国家采纳。1987年11月,王福林先生还被河南师范大学聘请为校外研究生导师。
1989年3月,王福林先生奉命筹建并主持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金堤河管理局工作。从新乡调往濮阳,先生已近半百,丢下年迈的老母亲,三个未成人的孩子,把所有家务全部交给妻子承担,毅然服从组织决定,到一个人地两生的环境,去从事艰苦的工作。他从零开始,建设了机关大院,组建了金堤河管理局。他依据水法,对豫、鲁两省金堤河地区的水事纠纷,做了大量细致的协调工作,五年中,不停地在北京、济南、郑州三地之间奔波,风里来雨里去,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解决两省长期以来的水事纠纷,两省一部会签的《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和彭楼闸引黄入鲁输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得到了国家农业开发办公室批准,他主持了金堤河干流近期治理工程和彭楼闸引黄入鲁输水工程的建设工作,实现了金堤河两岸人民多年的夙愿。被濮阳市政府推选为人大代表。在此期间,先生还发表了《金堤河流域旱涝碱灾害防治对策研究》一文,编写了《金堤·金堤河·北金堤滞洪区大事记》,出版了《金堤河地区水事纠纷》一书。他先后任副局长、局长(正司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王福林先生回顾总结自己的工作历程后,于2004年5月将其在新乡地区工作期间编写的十篇研究报告和论文,汇编成《新乡地区水事浅议》一书,又于2008年4月,总结了多年的经验教训后,编写了《求索之路水事札集》一书,均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印刷出版。
福林先生一生从事水利建设事业,尝尽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挫败的烦恼,有领导的知遇,也有小人的排挤,有时甚至是无端的陷害,但从来没有什么力量能将他与水利拉开,1984年,新乡地委组织部要提拔他担任某县县长,面对着在行政上连升三级的诱惑,福林先生秉持初心,宁愿得罪人,还请来副专员说情,执意不去县里任职,从事他所热爱的水利事业,直到退休。我想,这不正是福林先生上善若水、自利利人、自达达人的精神境界吗?
1997年12月24日,福林先生退居二线,然而“快马加鞭未下鞍”,福林先生相继被黄河水利水电工程公司的聘请为黄河宁(宁夏)蒙(内蒙)河段防洪工程建设总监理工程师、浙江省水利厅围海工程公司高级顾问,并参与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建设监理工作。真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福林先生一生与水结缘,不仅是一位水利专家,他还是一位诗人,几十年来,先生走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百忙之余,总是能够将当时的情景,当时的感受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来,从而留下了一段历史,留下了一片真情。后来先生从中选择了二百多首,编辑成一本《水魂》,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在《水魂》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位幼有宿愿的水利战士在踏着坚实的步伐,走向理想,走向战场,走向辉煌,从有知识有热情的新兵,到有实践有阅历的战士。从冲锋陷阵的斗士,到运筹帷幄的指挥员。从渴求知识的小学生,到著书立说的高级工程师。
俗话说,树高千丈,落叶归根。福林先生生在河下的土地上,喝着淮河水,踏着石板街长大,对河下有着浓浓的情感。几十年来虽然断断续续回了几次老家,然而因为工作的关系,总是匆匆往来。但福林先生对家乡的眷念一直深深地藏在心底。回故乡后,应区老年科协邀请,参与了对古淮河、古运河相关问题和人物的研究,并应《水与中国》杂志社约稿,编写了《南北气候分界线的地标不应该设在废黄河上》、《淮安发现的砖工堤应为明代漕运码头》和《淮河、邗沟、黄河、里运河与河下古镇》等文章。
一种久违的感觉让福林先生感慨万千,于动情处编写了一本《落叶情》,母亲的怀念,萦绕在心头,浓浓的乡情,流淌在笔端,童年的记忆,编织着时空,而深情朴素的语言,则抒发了对故土不尽的依恋,像滔滔不绝的运河水那样起伏绵长······
2020、7、28于古末口种兰堂
作者简介:赵庆生,字朴石,昵称:晚霜将至。男,汉族,1951年9月出生。江苏淮安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学会会员、淮安区作家协会会员、区诗词协会副秘书长,河下诗词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爱好诗、词、曲、赋、联、散文及现代诗的创作。曾在“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出版过一本诗文集《兰圃一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