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淮安市淮安区老科协会长周华堂二、三事
淮安区老科协 王庆海 邱家均
在喜庆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不由地想起淮安市淮安区老科协会长周华堂同志。一位有着50多年的党龄,曾担任过县长、政协主席的县处级领导干部,他是高级经济师、高级农艺师。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涟水县来到淮安区(县),转眼过去五十多个春秋。在这里留下他的青春,也留下他心系“三农”的足迹。
一颗热心服务农业工作,加快农民致富的步伐。周华堂同志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出于对农业科技事业的热爱,多年来,曾主抓农业,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问题。他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农业要强,必须发展产业,有了产业发展,农民群众才有发展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为农民谋幸福,服务农业永远无止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常年奔波在服务“三农”路上,深入到农村的田头,圩头、场头,走村入户,坚守在希望的田野上,积极为农民排忧解难。
一是扶持示范基地。建好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园、示范重点、示范标杆带动作用,是他的心愿。他先后在朱桥、博里两个镇组织种粮大户召开联谊会,帮扶农民致富也是他多年的愿望,他还定期到朱桥镇新华村国青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加大扶持,以点带面。
二是扶持村官。周华堂同志对博里镇史荡村和朱桥镇周庄村、流均镇都良村大学生等十多名村官史湘游等同志,对如何搞好“三农”,振兴乡村?开展手牵手、情关情、心连心,进行结对帮扶,协助村干部做好连片承租工作,引导村官围绕职责干、围绕要求干、围绕目标干,积极探索富民壮村的新途径,担负好脱贫攻坚这个政治责任,同时,把党和政府对“三农”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三是扶持技术。周华堂不定期地会同农业科技人员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素质。按三麦、水稻生育期,及时分片、分组到乡、村办培训班,传授、指导育苗、防病治虫、栽培等农业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发放各种科普资料达十二万六千多本。向农民群众推荐多年自育的淮幅埂1号新品系大面积推广。淮幅粳1号新品已经省有关部门审定,得到了肯定和赞许。因为有了优良品种和技术“靠山”,朱桥、博里这两个乡镇共有35个种粮大户,约4.6万亩试种此品种后,种田连年丰产丰收。产量每亩达1500—1600斤,比常规水稻品种每亩增产200—300斤,平均每个大户就这一项纯收入增加17万元左右,
四是对扶持育苗、插秧。周华堂积极大力推进水稻育苗销售,普力推广机器插秧,讲给农民听,干给农民看。促使农民种田大户之间展开比学赶帮超活动。为加快发展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力量!在他的关心扶持下,现在全区特优高效种植业连年增强;特种绿色水产持续向好;特色生态休闲业快速推进。乡镇村(居)干部说:“我们有信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一片诚心招商引资,努力打造振兴乡村的新样板。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他在调研中明确指出:“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民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方向明、目标定。他多次冒严寒酷暑去引进资金,帮助三阳街道的小岗村、孔周村两个试点样板,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最终实现全面提升目标。及时提出了加快“土地集中流转,产业统一规划,居住相对集中,社区统一管理”的进程,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同时,亲自研究制订设计规划,提出了把漕运镇的严星村庄在苏北打造成“生态文旅水乡,江淮特色村落、乡村振兴样板”。周华堂同志会同有关人员主动争取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长严介和,计划用十年时间,累计投资百亿元,用智慧和良心回报家乡搞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建设项目有:打造大运河西堤2.5公里“花廊”标杆段,沿途融大淮河运河文化、建设多层次、多品种、立体色、园林化的堡南园村集中居住区;配套景观绿化,致力打造“月月开花、季季常青、处处飘香”最具生态气息、观赏价值、休闲品质的美丽乡村景观的“五味书院”,为建设繁荣安康宜居文明的美好新淮安,作出一个企业家的无私奉献。太平洋建设集团公司现在已投入十亿元到位,目前,已经建好沿线道路、绿化、《庄严智库》村民广场和南花园洋房等现场,使农民群众有幸福感、获得感。广大农民群众无不赞许。
一份爱心关顾农民群众的疾苦,解决乡村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疑是民间疾苦声,一枝一叶总关情”。人生的脚步,总渴望同行,渴望支撑,渴望温暖,风雨中坚强,阳光下欢畅。有一年周华堂会长组织科技工作者学习时,因身体不适,曾昏倒在会议桌上。由于身体欠差,曾去省人民医院做两次手术,出院不久,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就为广大老百姓患者就医难问题,开“诸葛亮”会议。大家都劝他多休息几天,可是他却以“小车不倒只管推”的精神,一心扑在老科协工作上,周华堂同志在调研中发现医疗卫生系统内有许多内、外科专家由于到龄,按规定已退休,新的专家往往青黄不接。“小民生,大情怀”。周华堂会长及时会同已退休的原卫生局长老科协分会计生委分会长吴洪喜商定,将已退休的内、外科专家组建成“老科协门诊部”,老科协门诊部成立后,为广大患者看病,无排号费,只收医药成本费。特别是乡村农民患者少跑路,少花钱,受到广大群众衷心拥护,对疑难急症进行及时的重点治疗,有时还送医到乡村义诊。据初步统计:多年来,老科协门诊部治疗患者和义诊达29600多人(次)。内外科专家等医务人员虽已退休,在老科协门诊部成立后,每天工作生活的也很充实。
周华堂同志不仅心系“三农”,而且还经常摸情况,出“金点子”,会同有关同志一起写了许多建言献策调研报告32篇,其中26篇调研报告和216条“金点子”,绝大部分被区政府和有关部门采纳。这26篇调研报告分别刊载在省、市、区报纸和刊物上。例如:城区月湖南侧,每年夏秋之际,排水不畅,闹水荒,就此问题,他在调研中建言献策,提出三点建议被及时采纳,水荒得到了妥善解决。成为区委区政府的参谋部,群众的贴心人。唱出了不老的人生不老的歌!大家都说:“周会长到下面走一走,下面问题症结全抓到手。到下面看一看,遇到问题当场协调及时办”。周华堂同志常说:“能用自己的余热,为党和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心里觉得很充实,也很开心。活到老,奉献到老,是我们一个共产党员余生不悔的追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