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当好民间的市民代表

  当好民间的市民代表

  郝宇铭

1.png

  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在国际上是中国特色之一,60多年来的工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基本国策的正确性和英明性。1954年,我18周岁,参加了第一次选举大会,历历在目,记忆犹新。60年后,2014年,淮安市人大组织、开展了“万名代表回选区见选民”活动,我作为78周岁的退休老人,淮安市清河区京北社区的普通选民,也是“市民代表”,参与了这有意义的活动。多年来,我经常在社区、在街道作为“市民代表”参加过多次调查、座谈、干部述职等活动。在淮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六十周年征文”活动中,我积极撰文,题为《结缘人大多奉献》,有幸荣获三等奖,而且,文章被编入征文集《自信的步伐》一书中,我非常激动。老朋友燕老热情祝贺,笑说,你真是个市民代表,在获奖文章作者名单中,人家很多都是政府干部,你又是个老“市民代表”。李老也笑着说,你没有被当选过“人民代表”,如今也算自然形成的不是“人民代表”的“市民代表”了,也有趣,也算是不容易啦!

  这话引起了回忆,引出生活中很多次“市民代表”的故事了。

  我是宝应县的中学教师,三个儿子在淮安市、上海市、宝应县落户。退休了,随长子落户淮安市。我写的文章,题目是《富庶文明宜居地 醉在淮安山水间》,登上了报纸,我爱上了淮安。我爱好读书、写文章、唱歌、乒乓球等,兴趣广泛。关心社会生活,经常动笔写稿,也能登报,建议也能有用。我住在北京新村,这里老年人多,北京路对面,淮阴工学院南面的市民文化中心夕阳红广场更是广大老人的娱乐场,练功场,也是自然形成的“议事厅”,什么意见、建议都有,你帮我们写写文章,反映反映,有的建议还真能被政府及有关部门采纳,并付诸实施。如今回忆起来,主要的还真是要感谢原来的淮安市人大主任丁解民和其他领导关心信访,接受监督,迅速落实的功绩。

  第一次真的当上“市民代表”

  我喜爱研究地理,爱好旅游,2003年,新版《淮安市旅游交通图》出版了,我手边已经有几张历年出版的地图,无意中,发现图中标识有很多错误,河流、线路、地标、名称等,无中生有,有中却无,张冠李戴的,前后矛盾的,错别字的,不准确的。想到一张地图可能流落海外,可能遗传千年,若以讹传讹,将贻害子孙,几经考虑,纸笔写稿,题目是《高瞻远瞩绘新图——对新版“交通旅游图”的建议》的人民来信,复写纸复写了4、5张,寄给相关单位,寄出一份给当时的市人大主任丁解民。建议认真制图,别有损淮安形象。6月17日上午,电话响了,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漆冠山(现为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说,你写信给丁书记,请你明天下午三点钟到市政府六楼会议室开会,关于地图出版工作。我一个老百姓,从来没听到过“漆冠山”这个人名。刚入座,发来了会议材料,每人一份地图,还有我写给丁书记的人民来信,有丁书记批示,叫开会商量,叫请写信人(指我郝宇铭)来开会、发言。我激动得眼睛模糊了。丁书记批示日期是“6.15.”指6月15日,今天是6月18日就开会了。复印材料给10几个人,经签到介绍,知道是宣传部、交通局、出版局等单位相关领导。开会了,漆冠山主任,几句开场白后,就介绍了,可能是对我的身份一时没有恰当词语,或者是关于介绍老百姓的习惯用语,说,现在请市民代表郝老大爷讲话,谈谈看法建议。我这才开始注意了“市民代表”这个身份名词。我成“市民代表”了。

  又一次成为“市民代表”

  群众的心声只有来自于广大市民中间,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了无数座谈会,确实有不少好建议。当时图书室很少,大家无处读报。我的建议文章《市区应广设“读报栏”》,2003.8.21,登上《淮海晚报》了,丁书记批示转到宣传部,市文明办于2003年底,在街头路边建起了几百座“读报栏”。2003.10.8.《淮海晚报》登出了我的建议文章《浦楼长虹相映成趣——关于建造“中洲大桥”的建议》,市规划局电话说,谢谢。后来,向东移一点,建成“越秀大桥”,接着,在清江浦楼东边终于又建成了一座“景观桥”。2004。5.1,《淮海晚报》登出了我的建议文章《沉睡的古城墙醒来——关于楚州建造“古城公园”的建议》,接着,建成了“古城墙遗址公园”。2004年,《淮海晚报》创刊10周年征集“金点子”(好建议)活动中,“创卫大家谈”征集建议、清江浦600周年征集金点子等等活动中,我的文章经常获奖。我的关于劝走街头乞丐、抓交管、城管、节水、节电、旅游、缴费难等多条建议都曾得到丁解民书记的批示,总是一一交代落实,到门回访,签字回复,有始有终。

  2006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在“淮安市民月”活动中,要求全体市民“建设新淮安,我来献计策”。我的建议文章《淮安市应建设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纪念碑和博物馆》,寄给了丁解民书记,2006.11.21,市规划局电话,请我参加专家会,副市长刘友超主持会议,发给会议材料,其中,有我的“南北分界线”建议文章复印件,我才知道丁解民书记的批示是:“请友超同志研究,可以先把纪念碑建起来。丁解民10.25.”,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有这么大的荣耀。更想不到的是局长介绍与会人员时,来的都是局长、教授什么的,可能是因为我也没有什么职务头衔好称呼,可能是他们领导同志对我们老百姓的一般称呼,说,这位专家也是我们市民代表郝老先生,请谈谈提出这条建议的道理吧。散会时,规划局副局长刘立硕握紧我的手说,普通市民最能反映群众心声,能说不想写的,也很难怪。您老先生,能写,会写,肯写,难能可贵,这样的老同志多一些就更好了!

  真的应邀担当“市民代表”

  2008年,春天,我去楚州区探亲,不慎在鼓楼公交车站,几个人起哄挤车,下车发现儿子刚买的手机和500元被偷,懊恼不已。不得已,写封人民来信给时任市公安局局长的左锁粉,建议狠抓地方治安,打击偷盗团伙。左锁粉局长亲自批示,严抓狠管,我很受感动。接着,淮安市公安局举办评选模范警察活动,优秀警察事迹登报,全民投票。正好我成为投票第一人,后电话了解我的基本情况,是个热心人。派员驾车到我门上,聘请我担任市民代表,这是真的“市民代表”啦!评委不能全是市、局干部,得有个老百姓参加,于是,聘请我担任评委,宣布选票,一直到电视台演播大厅颁奖大会结束。第二年,又应邀为“市民代表”担任“优秀警察”评委,参加市公安局大礼堂的评选大会。

  由于经常撰文反映群众心声,多次建言献策,被《淮海晚报》评选为“感动社区人物”,被市老龄委、老干局等五单位两年评为“时尚长寿老人”,获得多种荣誉,担任淮安市政协文史委、清河区政府等几项社会职务,诗词、文章、事迹多次登报,多次获奖。《淮安日报》记者叶列(研究生)经常看到报上材料,几处寻找我电话,上门采访,2011.2.27的《淮安日报》“社会纵横”版上,“社区人物志”专栏中,刊出文章,《“金点子专业户”郝宇铭》。

  副市长鼓励的“市民代表”

  平日,时为笑谈的“市民代表”不足为奇,本来也不算什么。居然也出现正式发聘书,聘请为“市民代表”的事。2013年,淮安市自来水公司登报征文,征集节水、管水金点子,我写了12条建议,长达2000多字较有分量的建议。9.19.在淮安市自来水公司大礼堂召开颁奖会,我获二等奖,并当场被聘请为“市民代表”,彭董事长赠给大红本子《聘书》。后来还定期开会,交流、讨论。2013年,市委书记姚晓东书记视察市老年大学,不搞盛大欢迎仪式,找些代表交谈回报。我是学员代表之一,荣幸和书记姚晓东亲切握手,摄影班优秀学员周华同志为我抢拍下这一宝贵的瞬间,这也是一次不平凡的“代表”。

  2015年,淮安市园林局、林业局报纸上聘请市民代表,要求报名,介绍个人基本情况,我获准,作为“市民代表”,被聘请到园林局参加“关于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征求意见座谈会。2016年6月30日,在新市政府会议楼302会议室,参加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立法、公布、贯彻实施大会,副市长赵洪权同志总结讲话中提到,今天是立法会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来了,聘请的“市民代表”也来了······发下来的会议材料还特地标明,“出席会议人员名单”中有“市民代表 郝宇铭 退休干部”,老朋友们笑言: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市民代表”了。

  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工作,关心政府工作,反映群众意见,建言献策,实事求是,都是应该做的事。已经风烛残年,其他本无所求,当然,许多地方还不够,一时没有谈得通的,就算了,没有像雷锋那样“完全”、“彻底”,负责到底。简单一条,如各单位厕所的滴漏式水箱,定时放水,20分钟左右,没有人,也“哗哗”地白白浪费,日夜如此。心疼啊!单位,每天8小时,算10小时上班,14个小时,清水都在白流啊!哪一个私人家庭使用这种“滴漏式水箱”啊?我自行车几乎跑遍各大中小学,几乎处处都是这种水箱,多少个夜晚清水白流啊!浪费多少钞票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浪费多少水资源啦,不是常常说淮安市是个缺水城市吗?有老人说,再装个红外线自动遥控或者其他办法,可以吧!我建议了10多年,没人研究,没人改造。也就算了。或许,我的建议不合理。还有其他几条常常耿耿于怀,暂不赘述了。

  82岁了,79岁入党,作为共产党员,也不管什么“代表”不“代表”了,我常说,每月退休金,饱暖有保障,感恩,回报,我尽我心,我尽我力,眼还睁着,争做文明市民,争做合格党员,为人在世,力争减少遗憾,力争无愧我心。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