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结对帮扶话“友谊”——记老科技工作者陈广宝帮扶大学生村官周玲二三事

2016年7月31日上午,在清江浦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在原清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范晓春、区老干部局局长陈一刚以及清浦区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相关领导的见证下,盐河镇老科技工作者、“老科协”分会会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原镇人大主席陈广宝与大学生村官谢碾村党支部副书记周玲签定了“结对帮扶协议书”。转眼一百多天过去了,这一对近乎“忘年之交”的帮扶对象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父辈”慈心送温暖

周玲同志出生于江苏泰州,2009年于淮阴师专毕业考取大学生村官,任淮安市清江浦区盐河镇谢碾村主任助理,是我区首批大学生村官。2011年被借用到镇综治办、法治办,今年被任命为谢碾村党支部副书记,但本人还在镇纪委办公室上班。周玲每年均参加了国家、省市公务员招考,都临近分数线而未被录取。工作上的频繁变动且未解决人事编制,而本人已过而立之年,离家又远,并已与当地青年结婚且有了一个小孩,未来的路如何走,前途在哪里,一度时期,在她的思想上产生了犹豫彷徨和波动。老陈今年68岁,原任盐河镇人大主席,退休后一直担任清江浦区老科协盐河分会会长,“关工委”主任。当他得知小周这一特殊情况后,多年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使他本能地激起了内心父辈般的慈爱之情。在得知周玲老家在泰州,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后,就想方设法给她送去真爱心,经常引用曾经由他举荐帮助过的盐河镇甘露村原大学生村官,老家在贵州六盘水的刘发安同志进步的事例(刘发安同志现在江苏省委组织部工作)从头到尾讲给她听,并把自己在刘发安同志2013年结婚时他赠送的一首小诗又转赠给小周“六盘水连古盐河,迎来大学刘村官,五年关爱留守童,点点滴滴润甘露。今日发安娟霞(刘发安爱人)喜,市区领导同祝贺,唯有证人陈作词,未来必定有前途”。来自父辈般诚挚的关爱之情,使小周的内心豁然开朗,从此,她放下了思想包袱,重新焕发了工作热情,安心扎根农村。

助老凸显“中华情”

今年九月份,老陈同志突患疾病住进了市级医院,多年因“工作狂”著称的他被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子搞懵了。自己住院了,负责的盐河镇“关工委”、“老科协”工作怎么办?正在他嗟叹无计可施的时候,周玲同志来到了他的身边,安慰他安心住院养病,“关工委”的工作任务由她来完成。老陈心里清楚,小周负责的是镇政府司法、综治服务大厅的接待处理工作,面广量大,本身压力就很不小,可是自己又没有其他办法,只好答应由小周设法去做,但叮嘱她一定要注意身体。周玲为了不耽误“陈老”托咐的“关工委”工作,抽闲利空地打电话、下通知、填表格、报材料,并参加区“关工委”的所有相关活动,工作不仅一直未拖腿,还受到区相关领导的好评。

协力同圆“中国梦”

小周在读大学时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几年来的农村实践锻炼使她的政治业务素质都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这次老科技工作者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活动中,盐河镇大李村原党支部书记,现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丁长洪同志在一次工作汇报中对陈广宝同志说:“你有一个好助手周玲,她见人微笑,与我们谈工作周到,我们接受任务高兴,是我们老同志一致赞成的好青年。”今年11月8日老陈同志主持召开各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会议,恰逢丁长洪同志因故未接到会议通知,周玲在同时接待区政法委来甘露村调研的路途中得知这一情况后,即以电话反复追加通知,直至接通,保证了会议安时召开。

11月12日,在区“老科协”谢碾村“老科技工作者与大学生村官结对帮扶工作试点”跟踪指导会议上,陈广宝同志深情地对我们说:“帮扶还在路上,试点工作还要继续下去。”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的崇高友谊点赞,祝他们在接下来的帮扶活动中更加努力向前,不断取得新的佳绩。为促进淮安市清江浦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王素龙)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