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闹”元宵趣事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老科协 赵长宝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这是宋代姜白石描写了当时元宵节的热闹场景及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元宵佳节,一直是备受人们瞩目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元宵节以“闹”著称,逛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好不热闹,将春节期间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到,花灯俏”。逛花灯无疑是元宵节的头等盛事。元宵节又称灯节,花灯是灯节最突出的景观,也是最能概括这个节日的活动。而其余的灯市、观灯游赏以及社火百戏等节俗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此发展引申出来的。元宵节是一年中灯火最旺的时节,可算得上是“火树银花不夜天”了。而在古代,“闹花灯”是元宵节日庆典规模最大、喜庆气氛最浓的一种习俗。在上元节时,最早只有皇宫和达官显贵的府第在自家门前挂几盏灯,借以炫耀门楣。后来,民间富户相继效尤,灯市也应运而生。民间元宵节张灯、赛灯、观灯,亦逐渐成为普遍的习俗。

正月十五闹花灯风俗的兴起时间,大体在550年至580年之间,在隋朝前已见于文字记载。据《资治通鉴》第一百七十五卷中记载:“以近世风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灯游戏,奏请禁之。日: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

意思就是,每年正月十五的夜晚,人们都在大街上尽情狂欢,鼓声震天,火光照地。人们不惜钱财,比花灯的规模和精巧。而且各家各户也不分主仆,不论贵贱,不管男女,一切等级、性别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阂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欢歌笑语同花灯了。

花灯上面绘有古代传说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封神榜》《红楼梦》《水浒传》《聊斋志异》《精忠传》《三侠五义》等,或兰、菊、梅、竹,或鸾、凤、龙、虎、虫、鱼等,无不颜色鲜美、栩栩如生。又有独出心裁者,浇注冰灯,搞冰灯会。

猜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的一种文字游戏,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有谜格24种,已形成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所谓灯谜,就是将谜语贴在灯上,供人游赏时的猜度,中者扯下纸条,领取谜赠。由于灯谜有一定的文化蕴涵,又颇能撩人兴致、启发智力,后世便长足发展,成为元宵的重要节俗活动,尤其盛行于文人雅士、大家闺阁之中。张灯观赏、施放花炮烟火是灯节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与灯相关的另一项娱乐活动是比较后起的打灯谜。据传,汉代大将李广曾有射虎故事,而灯谜又如虎一样难“射”,所以也叫“灯虎”。谜语实际上是一种隐语,古时候也叫“庾词”。到宋代,谜语和元宵赏灯活动结合。据王文濡撰《春谜大观序》说:“旧籍相传,宋仁宗时……上元佳节,金吾放夜,文人学士相与装点风雅,歌颂升平,拈诗成谜,悬灯以招猜者。”此外,《东京梦华录》及《武林旧事》也都谈到了宋代的这种习俗。

那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元宵”呢?根据史书记载,吃元宵的习俗最早见于唐五代,那时称这种食品叫“面茧”或“圆不落角”,用糯米做皮,其中夹糖馅,与今天的元宵相似,后来因为是在元宵节吃的特定食品,干脆就叫“元宵”了。尽管这种特定食品在北方被称作元宵、在南方被称作汤圆,但其发音均与“团圆”音近,取团圆和美之意。在月圆之夜,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畅想美好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元宵节,活动种类越来越多、活动内容愈加丰富,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神州大地,就是在海外不少地方也经久不衰,深受海外华侨华人欢迎和喜爱。

一年一度元宵节如期而至,今年正月十五闹元宵的气氛越来越浓起来了。

“闹”元宵中这个“闹”字,使我回忆起那刚上班时的一件趣事。1985年起,我学校毕业就职于淮安区财政局。因为是体制改革后财税机构分家不长,逐渐分配和调进了好几个年轻同事,大家相聚在一起工作,相处仿若亲人。其中,我们有几个人家居县内农村,每逢春节,我们轮流作东,邀请品吃年酒。我们一览农村风光,细品农家菜味道,把酒言欢,其乐融融。

所以,有几年的元宵节,为还“吃年酒”之情,我们约定时日,简化在我家举行茶话会。那时,住房条件简陋,一间小小客厅,连接两张方桌,自己家的椅子不够,还要从邻居家借来凳子,邀请同事们就座,倾心聊天。那时很随便,几盘糖果、糕点、花生、瓜子,最后分食汤圆,就算是待客之道了。

  每逢此时,年已近不惑之年的我,和年轻同事们挤在一起,尚不觉老,品茶尝果,尽心谈笑。老伴乐于热情招待,倒茶、传糖、煮汤圆,真难为了她。这些年轻同事,兴趣上来了,在“来一个”的呼喊声中,即席吟诗唱歌,笑声一室。有的年份,圆月当空,大家还挤在阳台上赏月,互送祝福,直到兴尽,“闹元宵”在欢乐声中结束!

这种家庭式的同事联欢茶话会,简简单单而又情意浓浓,犹如一家人联欢,也有助于打造一个凝情聚力的工作队团。无年龄之别,无学历之比,对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实在是很好的启示。我觉得,比现在在酒店聚会,实在得多。

30多年过去了,老友相逢时,常常笑称这一简朴、深情的“闹元宵”方式,为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