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义春
1973年秋,清江市委决定成立民兵指挥部,由清江市人武部组织筹建。我当时在清江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工作,被抽调到清江市人武部负责通讯报道工作,参与民兵指挥部筹建。民兵指挥部是个新生事物,机构内部如何设置,工作如何开展,心中无数。由人武部政委高亦平带队前往无锡、苏州学习。学习回来以后,决定民兵指挥部的办公地点设在原仁慈医院(现淮安市中医院、淮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院内。高亦平政委坐镇指挥,我在办公室工作(先做秘书后做主任),指挥部有两个执勤民兵小分队,(人员由各基层单位定期轮换)。主要任务是维持社会治安,维持市场秩序,打击投机倒把,名曰“割资本主义尾巴”。记得,有一天早晨,民兵执勤小分队在大闸口巡逻,见到一位60岁左右的老汉,开着一辆手扶拖拉机,装满一车木柴。民兵上前盘问,老汉可能受到惊吓,呆若木鸡,支支吾吾,答非所问。执勤民兵怀疑他是投机倒把,将其带到民兵指挥部接受审查。那天,正好是我值班。我问他家住什么地方。他说:“住钵池乡三阳村。”问他拉木柴到城里来是不是卖的。他说:“不是卖的,是女儿家盖房子,他们从我们庄上买好让我帮助送过来的。”我立即打电话与钵池乡政府联系。经过核实,证明老汉说的事实不假。这才给老汉放行。
那个年代,社会治安不太稳定,治安案件时有发生。民兵全部配备轻武器,装备由人武部提供,有半自动步枪,苏制步骑枪,七九步枪等,每人配发若干发子弹,同时配发武装带,每人的枪支都是登记在册,包括子弹,规定必须枪不离人,不准借给他人使用。民兵强化培训,包括形势任务、制度纪律、强调一切行动听指挥,任何时候不得擅自行动。队伍集中吃住,军事化管理。培训内容是熟悉枪械、枪支保养。规定外出执勤必须两人以上。有事外出必须请假,返回要销假等等。
民兵指挥部执勤分队平时就是巡逻。组成若干小分队,围绕城区定时定区域巡逻,维护秩序,震慑偷盗、抢劫等犯罪分子。民兵指挥部在那特殊年代发挥的作用是积极的。民兵指挥部还不定期搞拉练、射击等培训活动。
1976年,“四五”运动发生以后,听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动用民兵指挥部镇压学生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正义行动。当时,在清江市民兵指挥部内部引起震动。有的同志提出,外地这样做了,我们怎么办?为了统一大家的认识,高亦平政委特地召开会议,发动大家开展讨论。高亦平政委在总结会上说:“学生自发悼念周恩来总理何罪之有!作为周总理的故乡,我们对总理更怀有特殊的思念之情。我们不能做没有良心的事。”民兵指挥部还特地为执勤民兵做黑袖章,戴在膀上和学生市民一道参加悼念周恩来总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