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淮安老船闸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董树华

 

淮安老船闸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南郊4公里,京杭大运河苏北段石塘镇建淮村(原淮安县石塘区石塘乡)境内,与京杭运河与苏北灌溉总渠交汇处下游2公里处,是京杭运河苏北段由南向北第三个梯级,与上游的淮阴船闸相距25公里,与下游的邵伯船闸相距113公里。

 船闸的历史演变过程

船闸,为现代水上航运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控制上下游水位和落差,便于各类船舶安全通过;也是排涝灌溉、调节水的流量,确保农业丰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水利设施。古代人们即深知设制船闸的重要作用,一直重视船闸建设。史载:北宋雍熙年间,转运使刘蟠、乔维岳在开凿淮安至淮阴码头的沙河时,为方便漕运粮船越堰,曾创建了“二斗门”。这种两个斗门的节水设施,是世界上最早的航运设施之一,实为今日船闸之雏形。由此可见,早在宋代,我们淮安即已有了类似于现代船闸的航运设施了。为有效控制上下游水位落差过大,便于水上航行安全,在河道主支流交汇处单独建立船闸。仅民国二十二年(1933)至二十六年(1937)利用部分外债,从国外进口钢材,在大运河苏北段先后建有邵伯、高邮、淮阴船闸,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苏北运河的通航能力,促进了航行安全,时至今日还发挥很大作用

二、淮安老船闸的兴建

1949年夏,苏北泗、沂、沭河地区发生了大洪水,从陇海铁路线到废黄河(现称古淮河)以北,以及里下河地区一片泽国。1950年夏,淮河又发生了千年未遇的特大洪水,淮安运西片区受灾特别严重一片汪洋。1951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为治理淮河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指挥下,1952年5月10日,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开凿完工后,因其与京杭大运河十字相交,为平衡两河之间的水位差,调节排洪、灌溉、航运三者之间不同季节对水量的不同需求的矛盾,苏北治淮工程指挥部决定,在两河相交处南侧原淮安县石塘乡境内之大运河上新建一座船闸和节制闸。工程于1952 年9月1日开工,1953年6月17日建成通航,共完成混凝土2402立方米,土石方195000立方米,耗用钢材206吨,木材718立方米,人们后来一直称之为“淮安老船闸”。该船闸闸孔宽10米,闸室长100米,底板高程2.5米,闸墙顶高程11.7米,设计上下游最高水位10米,最低水位7.5米,门槛水深2.5米;过闸时间为30分钟,船闸最大水级为3.7米。设计通航标准6艘*60吨,实际通航船舶为9艘*40吨,年通过能力为194万吨。该闸由苏北治淮工程指挥部设计施工,总投资128万元。

淮安老船闸设立船闸管理所隶属县人民政府交通科领导,业务指导由苏北行政公署内河航运局负责管理;1953年1月,恢复江苏省建制后,先后由省航运厅、交通厅和省航运管理局负责管理。

三、淮安老船闸被废弃的经过

兴建淮安船闸,曾对控制和缓解大运河特别是水流流速保证水上运输船舶航行安全起到了很好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城乡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高潮的到来,水上客运特别水上货运能力不断扩大和增强,一座规模较小的老船闸因船舶通过能力有限,等闸、候闸时间过长,形成“卡脖子”工程。已难以适应水上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江苏省大运河工程指挥部和江苏省交通厅决定投资兴建新的淮安船闸(后称1号船闸)位于老船闸、节制闸的西侧,于1959年9月1日开工,该闸采用人字型钢闸门和平板提升式钢阀门,闸室长230米、宽20米,设计通过能力为标准船型2个2000吨级单列式顶推或拖轮船队,年通过能力为2100万吨,该工程于 1960年11月建成通航,共投资431万元,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船舶通过能力。

淮安老船闸,起初仍与1号船闸同时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逐步停止使用。“文革”期间,机械设备被废,办公场所已成为职工宿舍,建筑物和构筑物由于长期无人管理,周围环境遭到人为破坏,导致逐步损毀;闸室和周围“空闲地”乱搭乱建房屋,闸室内也逐步用垃圾及泥土、废砖、废物填满铺平,成为水泥预制厂、农贸市场。改革开放后,已形成十多间民房,开有小卖部、小商店、小吃店、小浴室等,环境也变成脏乱差。淮(阴)江(都)公路路面又多次扩宽,使占地面积减少许多。 

1979年11月,船闸划入省交通厅苏北航务管理处(设淮阴市区)统一管理。从九十年后期起,老船闸及周边一直交由所在地建淮乡和建淮村管 

 四、淮安老船闸的历史作用和价值

淮安地处洪水“走廊”淮河下游,渠南片区又属于里下河地区的“锅底洼”。淮安老船闸尽管使用只有7年多,当时上游有淮河、大运河等方向的来船,下游有长江、苏北里下河地区的来船,主要是自航船,也有拖轮船队和申(上海)淮(阴)、镇(江)清(江)等定期或不定期货班,在此汇集而上下,是典型的水上船舶集散地。主要担负砂石、煤炭和工业原材料及农副产品的重要货物运输任务。常年还有鲁、豫、皖、浙、沪等省市的各类船舶在此通过。每天还有上下水申(上海)淮(阴)、镇(江)清(江)客运班船、班轮也从此船闸通过。成为苏北大运河上一个重要通道。

淮安老船闸的兴建,在当时情况下,对控制和缓解大运河特别是水流湍急、行船困难,保证水上运输船舶航行安全起到了很好作用。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物资交流,加快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往来作出了贡献。

淮安老船闸从1953年6月通航投入使用,到1961年逐步停止使用,已整整60年了,是淮安水上航运与水利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见证。淮安水利枢纽工程已成为国家级著名的水利风景区之一,早年淮安市人民政府巳将淮安水利枢纽工程列为不可移动文物加以保护,其中包括淮安老船闸也是主要建筑物之一,也被列为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之一。长期以来,因老船闸被废弃而疏于管理,地方乡人民政府和所在村农民群众长期采用“蚕食、侵占”办法,没有按照“不可移动文物”加以认真保护,己致造成破坏严重,使船闸整体消失、荡然无存。然而,淮安老船闸在水上航运、灌溉排洪、调节大运河、淮河水位差以及建筑风格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永远值得永存。

最近,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步伐的加快,尽管已规划将淮安老船闸原闸区整体打造成绿色小游园。笔者建议:在规划设计时,小游园内应增设“淮安老船闸遗址”长方形纪念碑和一个六角形纪念亭,在亭内固定几幅淮安老船闸老照片。有条件时也可增设一个“淮安老船闸”碉塑模型,供人们参观,小憩时能挽回难忘的回忆,减少更多的遗憾。

 

作者:淮安市淮安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淮安区老年科技者协会会员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