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心中的党旗永不落

淮安区教师发展中心  刘天蔚

 

建党百年唱强音,火红的七月别样情。面对鲜艳的党旗,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如果有人问我,一个退休的党员为何还如此激情?我可以自豪地告诉他:回眸人生当笑慰,党旗指引我前进;如果有人问我,一个古稀老人为何对党如此执着?我可以庄重地对他说:党在我心中比天高,心中的党旗永不落!

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党就是一面红旗,就是镰刀加铁锤。在乡下读书时,我记住了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面面光辉的旗帜,从此就占据了我的整个心灵。当我戴上红领巾,在红旗下举起了小小的拳头,立下人生第一个志向:好好学习,当好共产主义接班人。

读完乡下的小学,我考进县城中学——淮安中学。风华正茂的中学时代,入党便是我的人生坐标。我勤奋学习,努力争“三好”,我学雷锋做好事,写下了一本又一本的学雷锋日记,还被评上全校“学雷锋积极分子”。由此,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高中时,我第一次接触到《中国共产党章程》,拜读了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修养》。我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活学活用,也曾被评为“学毛选积极分子”。后来我郑重地递上了人生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我的心啊与神圣的党旗贴得更近,更紧。

时光穿越到一九六六年,“文革”开始了,我的老父亲被戴上小小“走资派”的帽子,遭到无情地批斗。接着六八年,我又随着“上山下乡”的浪潮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花样年华,岁月蹉跎。然而逆境中的我仍固执地又一次向地方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天,或许有人不理解,那时的你怎么这样“愚忠”?是的,那个年代的青年人,对党就是这样痴情、纯真,党旗在我心中永远是那么圣洁、那么闪亮。

春雷一声震天响,粉碎了“四人帮”,邓小平带领我们改革开放,从此,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三届”,我和千千万万的青年人重新获得了上大学的机会。毕业后,我怀着对党的感恩,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在三尺讲台上,奋斗了一生。刚开始工作,我几乎是废寝忘食、起早带晚,一心扑在工作上。虽然四口之家,租居几平米的斗室,我仍乐而忘忧,再苦也心甜。即使体质虚弱,两次晕倒在讲台上,我也没抱怨过一声。直到今天,我有时还常常问自己,是什么信念鼓舞你如此“卖命”?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你如此“疯狂”?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追求,那就是信仰。一九八七年三月,我终于如愿以偿在党旗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入党三十五年来,我牢记党旗下的誓言,努力用党章党规要求自己,尽责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花点心血从事教育教学的学习与研究,漫漫苦旅,一路汗水,终于有了一点点小成果:参编专著三部,已有二十多篇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其中,还有两篇全文收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入党以来,我先后八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获得原淮安市首批优秀知识分子和市级学术带头人称号,也曾获得原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还获得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当时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均公布了获奖名单这些奖状证书和奖章是我对事业的一点作为是我报答党恩的最好见证

如今我已七十有余岁月虽已改变了我的容颜,但却无法改变我的信仰,党旗永远在我心中高扬从退休那时起,我就默默告诫自己,退休不褪色,离职不离心,要保持晚节,尽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发挥余热十多年来,我辅导过十多位中青年教师的学习与研究,连续八年参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蓝天杯论文评奖活动,也曾在一所农村中学担任市级课题的科研指导,同时还在市直一所职业高等学校兼职代课,多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最近应单位之邀,正在参与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培养有关课题活动也许有人会说年事不小了,何苦还在奔忙对此,我只能在心底做出回答小车不倒只管推要为党旗增光辉我心系教育,退而不休,不不图名只求自心安然

回首人生数十载,有汗水,有泪水,有欢笑成功也有辛酸和苦闷今天面对党旗我诉说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交上这份人生的答卷也许这一切并不完美,更谈不上”。但我问心无愧,也问心无对于未来,我在思考尽管时代变,世界风云变幻,尽管前路艰难,党内不正之风依然严峻,但我们不必为这些遮浮云惆怅而忧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当下我们该做的就是要进一步学好党章党史,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信不动摇,心中的党旗永不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才能做一个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党员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