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老科协 王忠珍
当年《学习与研究》杂志上登载了周总理卫士一篇短文:1972年2月16日,周总理陪同尼克松访问杭州,参观了植物园送别尼克松后,周总理临时决定到“楼外楼”饭庄吃饭。吃完饭,卫士照例去结账。总理问:“付了多少钱”?卫士说:“10元1角。”总理说:“太少了,这样,他们会赔光的。”站在一旁的饭店负责人表示不再收钱了。总理说:“你不收钱,我就不走了。”于是饭店负责人只好加收10元。这时总理才下楼。那知这位卫士多嘴,悄悄问一位服务员,如果是其他客人吃这顿饭,要付多少钱?那位服务员也悄悄的告之:“要30元左右。”
在回住所的车上,总理又对卫士说:“他们这种做法不好,应如实收费,看上去是对我好,实际上是帮倒忙,这种风气要改呀!我看20元不一定够。”这位卫士就心直口快的如实告诉总理,说收足要30元。总理严肃地说:“你告诉他们,以后不许这样做,赶紧把该补的钱送去。”后来,这位卫士把该补交的10元钱交给了省接待处同志,请他们转交。
回北京后,总理办公室收到“楼外楼”饭庄寄来的信,随信还附了一张当日的菜单,加上利润和加工费,30元足够了。总理知道后笑着说:“这就对了,不能搞特殊。”
周总理“全党楷模”风范故事举不胜举。平凡中见伟大,周总理的清正、廉洁、自律,对全国党政干部树立了光辉榜样,起到了非凡的“上行下效”的楷模作用。国家的政风,社会的民风,国家领导人的言行起着巨大的导向效应。《礼记.缁衣》文曰:“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也就是说: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面领导人的一举一动,对基层干群影响是深重的。
我们常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领导人德高望重,下面大多数有良知的人会见贤思齐。党风政风优劣根子在上头。
我是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党员,亲历亲见亲闻以及所阅报刊载文,在周总理健在的那个时代,许许多多当年不足为奇的良好的党风政风社风,如和煦的春风。
当年上至中央,在中南海就餐的领导人和普通职工都是如数缴付伙食费(饭票)。吴桂贤,陈永贵等人回忆说:当年参加中央有关会议,喝一杯茶都要付1一2角钱茶水费(有茶叶2角)。从中央部门到地方各基层单位,从无“白吃白喝”的事。1965年秋,淮阴地委书记杜文白同志一次到我所在的泾口公社调研,中午就餐一顿,如数缴纳伙食费。我们老淮安县副县长张宝鼎同志和我说过:他在泾口公社工作20多年从无公款吃饭之事。来人招待,参与陪餐者以“打平伙”方式分摊伙食费,其中还把客人那一份平摊认份子了。”张副县长说:“那时吃饭交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是干部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谁也不奇怪。”笔者在泾口公社一个农口单位当负责人十多年,单位账面上从无一分钱的公款招待费,那怕一包香烟、一两茶叶钱。对口来人检查工作,中午都是到公社食堂买饭票就歺,其中不乏当年淮安县的战争年代过来的后来认定为离休干部的老同志。
那个清正廉明的美好时代,让我们这些老党员无限的怀念。2O12年,是人民的幸运。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发扬了周总理的优良传统,极为重视从“舌尖上抓廉政”,制订和雷厉风行践行“八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今天已大见成效,已让我们如沐春风。
周总理啊,是您在党内身体力行,促进和形成了昔日二十八年党政机关廉洁的政治生态环境,我们想念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3月1日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说:“周恩来,这是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
这是亿万人民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