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淮安   张宜安

故乡的村前有一条小河,河水不大,但很清澈。河上有座石桥,单孔,跨度足有5米多,看上去很坚固。桥面两边有石栏杆,栏杆的石板上刻着飞禽走兽、八卦等图样。每当夕阳西下,桥上人来人往,桥下流水潺潺,加上落日余晖的映照,构成了一幅诱人的景观。

小时候,我和弟弟常在桥上玩。我五岁时,村上办起了识字班,从此,我们每天来来回回地从桥上走过。上了小学的大孩子们,在桥上写满了一个个大大的“桥”字,以炫耀他们的渊博。从那时候起,那个大大的“桥”字便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

上初中时,我读了毛泽东主席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老师还讲了许多桥的故事,又带领我们参观了沭阳大桥。站在波涛滚滚的大河边,我的心中涌起了无限感慨。桥有着铁的脊梁、钢的骨架。托载着千军万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上飞奔。我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做一名桥梁专家,为祖国的建设服务。

高三毕业时,在报考志愿里,我第一志愿填了西安公路学院的桥梁系,在等待通知的日子里,我一直处在五彩缤纷的梦幻中,通知书终于下来了,而我的心却凉透了——我被录取到江苏师范学院(现苏州大学)数学系。我怀着希望破灭的心情跨进了学校的大门。

在迎新晚会上,数学系徐鳌泉主任用苏州话向新生做报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起桥梁作用”。啊?教师——工程师——桥梁,这三者怎么联系上呢?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师——工程师——桥梁,这个关系式在我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筑固。是啊!教师把人类长期积累的历史经验接过来,并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的劳动传递给下一代,它是一座实实在在的“桥”,一座永恒的桥,是过去和未来之间一个活的环节。

大学毕业了,我被 统配到淮安市 (现淮安区)任教,曾教过20多届毕业班学生,正是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在学生的心灵上建“桥”,把他们逐步引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我愿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精心建造这座特殊的桥梁,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