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苏北灌溉总渠开凿与淮河 入海水道修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董树华

 

苏北灌溉总渠入海水道的开挖,是新中国建国后不久,国家治理淮河战略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淮河下游苏北灌溉总渠于1951年11月2日开工,自洪泽湖高良涧,向东流经淮阴、淮安、阜宁、建湖、盐城、射阳、滨海等县,至响水的扁担港入海,全长168公里,其中淮安境内60公里,消除了百年水患,达到了灌溉、泄洪、通航的目的。

(一)灌溉总渠开凿的由来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独立入海通道的大河。它发源于河南省伏牛山脉,经安徽流入江苏省,与秦岭共同构成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历史上,淮河在我省境内大致走向是自盱眙向东北,流经古淮阴杨庄后向东,绕过清河县(现清江浦区)在山阳县(淮安县)钵池山一带向南至河下古镇,向东到季桥大湾折向西北,到安东县(今涟水)后再向东于响水县云梯关入黄海。在山阳县境内这段河道如同一倒S形,古称山阳湾。

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为防御金兵南下,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南决,从此长期夺淮入海,大量泥沙淤积使淮河入海出路受阻,这样,淮河就失去了自己的入海通道,而成了一条入江的河流。

1949年夏,苏北泗、沂、沭、河地区发生了大洪水,人民生活极为困难。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电告中共苏北行署委和苏北行政公署要求“全力组织人民生产自救,以工代赈,兴修水利,以消除历史上遗留的祸患”。

1950年夏,淮河发生了万年未遇之特大洪水。1950年8月25日至9月11日,总理周恩来提出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淮河上游以蓄洪发展水利为长远目标,中游蓄泄并重,下游则开辟入海水道的重大决策。

 1951年5月4日,毛泽东主席为治理淮河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入海水道就由苏北灌溉总渠代替了。

(二)灌溉总渠工程建设概况

该渠西自洪泽湖高良涧,向东流经淮阴、淮安、阜宁、建湖、盐城、射阳、滨海等县,至扁担港入海,全长168公里,其中淮安县段全长60公里。运东闸至苏嘴大桥35公里渠段,河面宽130米,底宽20米;洪水位10.5米,常年水位9.5米,枯水位3.5米,可供45吨左右船舶航行,可通行500吨级的船队。

苏北灌溉总渠由淮阴、盐城、扬州、南通等专区负责施工。1951年11月2日开工,实到民工46.38万人,1952年增加到72.56万人。1952年5月10日竣工,共上工119万人次。从开工至竣工,仅82个晴天,共做工4070.08万工日,完成土方6321.9万立方米,其中:淮安县出动民工5.07万人,完成土方582.26万立方米。

(三) 开凿灌溉总渠经过

1951年11月2日,苏北灌溉总渠全面开工。苏北治淮工程指挥也于当月在淮安成立,苏北行署主任惠浴宇兼任总指挥。来自淮阴、盐城、南通等专区数十个县的几十万名民工,在基本没有施工机械,主要依赖人工锹挖、车推、肩挑的情况下,以史无前例的热情和干劲,斗严寒,战砂礓,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夜以继日除积雪、破冻土、开龙沟、排积水,奋战不息。10多万人组成的后勤运输队伍为工地运送粮草器材,18000多名宣传员在工地上宣传鼓动。

1952年春节刚过,各路民工开展了保、夺红旗的劳动竞赛,先进工段、劳动模范不断涌现。淮安县以许寿永、梁秀英等治淮劳模为代表的工段出现“红旗插在淮安段,眼光放在全专区,保夺红旗不相让,争先完成当模范”的动人场面。

经过一冬一春的艰苦奋斗,仅施工82个晴天,一条宽140米、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如巨龙般横亘于苏北平原的大地上。同期在渠首兴建的洪泽湖控制工程——泄洪量为每秒1000立方米的高良涧进水闸、在淮安城南大运河东侧兴建的灌溉总渠第二级控制工程——泄洪量为每秒850立方米的运东分水闸等配套工程也于7月全面竣工。

 (四)水利劳动模范徐桂英

在苏北灌溉总渠开凿工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淮安县女劳模徐桂英即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徐桂英,女,民国六年(1917年)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淮安县盐北区华亭乡三村(现淮安市文旅新区乌沙村赵庄组)农民。1951年秋天,积极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放下仅有6岁的女儿,主动报名来到苏北灌溉总渠工地挑工。在零下近20度雪厚达0.3米的严寒天气中,她们“早上工,迟收工,小雨大干、大雨拼命干,夜里照样干”,同男民工完成同样数量的劳动量。 1952年9月底,徐桂英作为治淮工程女劳模,赴北京参加国庆典礼,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张澜、水利部部长傅作义亲临北京火车站迎接。9月30日晚,她参加了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与其她女劳模一起向毛泽东主席敬酒。

在北京参加国庆典礼期间,徐桂英除参加了国庆典礼、招待会等活动外,还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

几十年中,徐桂英始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牢记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教诲,永远保持劳动模范的本色,为地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2010年2月5日,她以93岁高龄辞世。

苏北灌溉总渠经过多年排涝、行洪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淮河上游地区排洪和苏北灌溉总渠沿线农田的灌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当时经济及技术条件限制,苏北灌溉总渠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洪水入海的问题。

(五)续建淮河入海水道

1991年的江淮大水,苏北里下河地区损失惨重。是年11月,国务院决定“‘九五’期间建设淮河入海水道”。

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北部,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居其北侧。河道起于淮河下游洪泽湖二河闸,贯穿淮安市清江浦区淮安区盐城市阜宁、滨海2县,并分别在淮安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在滨海县扁担港入黄海。淮河入海水道是现代人工河道,全长163.5公里,河道宽750米,深约4.5米。近期工程设计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2540立方米每秒;远景设计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7920立方米每秒。

1998年10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试挖段正式破土动工;土方工程1.36亿立方米,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施工,最多的时候4000台套设备同时施工,用工1.3万人。与苏北灌溉总渠施工中的“人海战术”相比,机械化施工效率高,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半完成。1999年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批准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开工建设,其走向和苏北灌溉总渠一致,在总渠北侧开挖。静态投资41.17亿元,动态投资47亿元。工程建设期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副总理温家宝等先后来视察。

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通水仪式在滨海枢纽举行。2006年10月21日,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建成,通过水利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竣工验收。

淮河入海水道是中国确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改善区域引排水条件的重大战略性防洪工程。淮河入海水道的竣工,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淮河流域“蓄泄兼筹”防洪体系的初步形成。同时具有引水排涝、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功能。

淮河入海水道主体工程完工6天就紧急启用。2003年6至7月间,淮河全流域遭遇大洪水,洪泽湖水位猛涨,形势十分危急。7月4日国家防总下达紧急命令,当夜启用入海水道。是日23时48分,入海水道二河新闸开闸行洪,连续泄洪33天,总量43.8亿立方米洪水东流入海,避免了洪泽湖周边滞洪区30万人大转移。

2007年7月10日至8月2日,淮河入海水道再次行洪22天,共下泄洪水36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洪泽湖的蓄水量。

苏北灌溉总渠工程和入海水道工程使淮河沿线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安全得到保障,苏北灌溉总渠引水灌溉农田342.5万亩,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

 (六)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之一,已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该工程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淮河下游洪水出路,减轻淮河中游防洪除涝压力,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机遇,改善渠北地区排涝条件,并为航运创造条件。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列入“十一五”中央水利基本建设计划,先期工程己于2019年展开。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国家和省规划实施的骨干工程,设计行洪能力7000立方米每秒,将使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并有效降低100年一遇洪泽湖水位。目前,该工程可研报告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    

根据国务院新批准的《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淮河入海水道实施二期工程,行水能力将提高到7000秒立米,其行洪能力并将随行洪冲刷进一步扩大,使洪泽湖入江入海设计泄洪能力提高到20000~2300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压力将得到根本的改观。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淮安市提升防洪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发展航道运输的“黄金水道”,淮安因淮河而得名,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切实做好水资源、水生态、水保护、水情教育等水文章,充分彰显淮安生态文旅水城特色。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的关键性工程。通过全线扩挖深槽、扩建各枢纽泄洪建筑物、加高加固入海水道南北堤防,配合入江水道及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机遇;减轻了淮干防洪除涝压力,为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为:淮安区政协特邀文史委员,淮安市客车运输总公司退休干部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