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淮安市清江浦区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在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在清江浦区老促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三年的打磨,终于付梓出版了,可喜可贺!一本书印出来了,就要发挥一本书的作用,书是供人读、供人学的。清江浦区老促会领导跟我讲,他们有个想法,想以这本书为基本教材,在全区开展一次“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活动,要我给同志们讲一讲我学习这本书的体会。我想,作为这本书的编撰者之一,我有责任学好这本书,宣传好这本书。一部清江浦区老区发展史,就是一部近百年来,清江浦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斗争、浴血奋斗的历史,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精神财富。我今天的发言,就算是抛砖引玉吧。讲五个问题:
一、什么是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淬炼出来的优良品质和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鲜明标识和政治优势。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对于确保我们党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革命老区时反复叮嘱:“要把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代代相传”。他还说:“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四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总书记还说:“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
我们党能够从嘉兴红船,到井冈山,从井冈山,到西北坡,从西北坡,到北京城,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我们党有无数仁人志士怀有伟大理想坚定信念,并矢志不渝,为之奋斗。方志敏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念。”夏明翰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继承革命先烈的理想和信念,继承他们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
二、清江浦是本地区早期革命的发源地。
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清江浦民众,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反帝爱国斗争热潮。5月中旬,省立第六师范、省立第三农校、六师附小、绳武高等小学、省立第九中学等学校师生,在第六师范礼堂,召开五校联合的“淮阴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发表宣言,提出以反帝爱国为宗旨,提倡用国货、禁销日货,制定9条会章。会后,五校师生走上街头,举行示威游行,号召罢市。他们还派出代表去上海,谒见国民党总理孙中山,请示爱国运动方针,受到孙中山的鼓励和支持。
5月18日,北洋政府关于山东问题交涉失败,淮阴各界6000余人在体育场举行国民大会,烧毁日货,举行示威游行。大会还致电北京,要求当局惩办卖国贼。
1924年上半年,淮阴已有中共党的文件和进步书籍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印发传阅。当年年底,淮安人陈治平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后在上海由侯绍裘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陈治平到淮阴、涟水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在涟水普安集小学利用教师身份进行革命宣传,成立读书会,宣传《新青年》刊物上刊载的有关进步文章。
1925年6月,五卅运动以后,党的杰出政治活动家恽代英来到淮阴西坝盐务运商公主小学,发表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五卅惨案真相和帝国主义的种种暴行,号召淮阴各界民众团结起来,支持上海工人斗争。在他的激励下,淮阴工、农、商、学各界纷纷成立“沪案后援会”“日货检查团”等反帝爱国群众团体。他们通电北京、上海,举行示威游行,查禁和焚烧日货,募捐支援上海工人。6月17日和7月1日,清江浦各界先后在丰济仓、赞化宫广场,召开30个团体参加的万人大会,声援上海。
1927年,淮阴中学成立中共地下党支部。学生魏其梦兼任党支部书记,陈亚昌、周太和、温济泽、胡绍祖、张景华、李竹平等为支部成员。
1928年6月,陈治平以中共江苏省委代表身份,赴莫斯科参加了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回国后,就到淮阴、淮安、涟水、阜宁等地传达党的“六大”精神。
1933年春节后,江苏省委遭到破坏。淮盐特委书记王伯谦到上海去找党组织,不料被叛徒陈伯杨(原省委巡视员)告密而被捕,淮盐特委军委王葆华、委员方超、陈伯尘等6人也先后被捕。接着,陈治平调任河南省委书记,上任后也被捕叛变。1933年1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开除其党籍。由于陈治平等人的叛变,使淮阴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
1935年2月,淮盐特委在淮阴北乡梁锅镇召开会议,决定委员到各县了解情况,整顿组织,还派陈书同去上海找省委。不料会后特委书记赵心权和其他委员相继被捕,陈亚昌被迫出走大连。至此,淮盐特委遭到彻底破坏。到1939年初,淮阴地区党组织才得以重建。
1937年12月底,宋振鼎、谢冰岩、吴觉、李干成、夏如爱等发起成立了苏北抗日同盟会。苏北抗日同盟会建立之初,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和农民,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武装群众的工作,利用集市演讲,成立剧社演出,编印报纸,翻印《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写标语、散传单,组织了数万人的抗日自卫队、模范队,从事保家卫国活动。还组织人到国民革命军第57军军营接受培训,为苏北抗日培养了一批干部。随后,陇海南进支队第三、八、九团,分别活动于东、灌、沭地区、淮、涟泗地区和涟东地区。后八、九团合编为淮河大队。8月,灌云、涟水、淮阴等县抗日民主政府相继成立。
三、淮宝县盐北区的抗日斗争
淮宝县是抗日战争时期开辟的抗日根据地,西靠洪泽湖,东至古运河,南临淮河入江水道三河,北到苏北重镇淮阴城。这里陆路虽不方便,但水路却四通八达,是屯兵的好地方。
1939年,日军占领两淮。1944年10月一天,日本鬼子一小队70余人下乡扫荡,在盐河姚湾曹河圩,遭我方游击队、联防队从东西两面夹击,日军的机枪手被我方击毙,战斗持续两小时,日军从盐河堆向淮安逃跑。这就是盐河地区的曹河圩战斗。
抗战时期,盐河地区涌现出许多抗敌英雄。
谢碾村属淮宝县结义乡,乡自卫队在范波和周德勋领导下,长期与日伪军进行浴血奋战。1944年冬的一天夜里,周德勋与范波在李元庄的李连芳家休息,由于汉奸告密,两人被敌人杀害在李连芳家中。为了纪念二位烈士,1945年初,将结义乡改名为周范乡。
王元村的王少山、朱岁六、朱文学、李三奇参加武工队,在抗日战斗中英勇善战,朱岁六、李三奇壮烈牺牲。
朱桥乡左友旺徐宝朝等一批青年参加武工队,与日伪军战斗。1943年,在一次战斗中左友旺壮烈牺牲,被国民党顽匪砍了人头,挂在淮安城门上示众。
1946年,盐南区区队长周太宽、指导员杨善敖带队与国民党军队战斗,周、杨二人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两位烈士,县委决定将原来的宋潮乡改名为周杨乡。
四、苏皖边区政府的建立
1945年10月29日,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的参议会和行署领导人和地方开明士绅在清江城召开联席会议,讨论4个解放区统一行政领导,成立苏皖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公推李一氓、季方、吴觉、季雨亭、韦悫、张鼎丞、刘瑞龙、邓子恢、谭震林等27人为行政委员会委员,推举主席团5人,主席李一氓,第一副主席刘瑞龙,第二副主席季方,第三副主席韦悫,第四副主席方毅。同时,会议决定成立苏皖边区政府。1945年11月1日,淮南、淮北、苏北、苏中参议长召开联席会议,宣告苏皖边区政府在清江市正式成立。边区政府总面积10.5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余万,辖有53个旧县治,其中江苏32个县,安徽18个县,河南3个县。苏皖边区政府一经成立,就在华中局领导下,进行民主建政,改造政权,惩奸反霸、巩固边区,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发展教育,繁荣文化,突击土改,全力备战;动员民众,参军支前。为解放华中地区和全中国作出重大贡献。为新中国民主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6日,新四军三师主力会同苏北地方武装,解放淮阴城,击毙伪二十八师师长潘干臣以下292人,生俘伪少将参谋长刘少坤以下8235人。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联成一片。两淮解放后,成立清江市。9月21日,中共中央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从盱眙黄花塘迁往清江市道署街1号(今清江浦区西大街116号)。当时,淮阴城刚解放,比较混乱,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迁移淮阴城没有对外公开。
1944年冬,中共华中分局决定,在盱眙县旧铺镇新浦村原华中局党校的基础上,筹办华中建设大学。次年4月1日,华中建设大学第一期在新铺正式开学,华中局宣传部长彭康兼任校长,淮南行署副主任张劲夫担任副校长兼校党委书记。1945年8月,各地急需一大批干部,华中建设大学决定提前结束第一期学习。部分干部和学员由张劲夫率领,南下六合前线,另一部分由贺希明带队,配合新四军解放宝应。校部由彭康率领,随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迁至淮阴。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向苏皖解放区进攻,9月3日,建大转移至建湖县高作一带。不久,奉命向山东转移。
五、红色记忆
中共淮盐特委机关旧址。位于清江浦城内东南角文渠河旁的古虹桥五号。1928年7月,省委决定成立淮盐特委,10月初,中共淮盐特委在涟水小北集召开成立会议,陈治平任书记。1929年2月,淮盐特委机关由涟水乡间迁到淮阴城古虹桥五号。1929年10月16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撤销淮盐特委,各县委归省直接指挥,特委书记汤汝贤调省工作。淮盐特委驻古虹桥期间,有效领导了淮盐地区工委和学生运动。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1945年10月29日,苏皖边区政府在淮阴清江浦(现淮海南路30号)设立。苏皖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的民主联合政府,辖区有53县市,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多万。边区政府在中共华中分局的领导下,带领全区人民民主建设,改造政权,惩奸反霸,巩固边区。恢复经济,重建家园。发展教育,繁荣文化,均分耕地,实行土改。动员民力,全力备战,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坚持与巩固苏皖边区,进一步集结我党我军力量,赢得华中自卫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的功勋,为华中乃至全国的解放作出巨大贡献,为建设新中国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
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此亭位于清江浦区人民南路和环城西路交叉路口的西南拐角。是1985年9月,淮阴市人民政府为纪念淮阴攻坚战四十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在南门旧址重建的。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26日,为迅速消灭盘踞淮阴城的潘干臣伪二十八师,扩大战争胜利成果,黄克诚率新四军三师和淮阴地方部队一道重重包围了淮阴城。这时伪二十八师被重庆国民党政府改编为二十八军,师长潘干臣提升为军长。他抱着蒋介石要来救援的幻想,负隅顽抗。9月6日下午2时,新四军发起总攻,攻击东门(安澜门)的二十八团率先登城,直捣敌司令部,击毙“军长”潘干臣。特务团在攻南门时候,攀城只靠云梯,战士徐佳标云梯攀上城垛边缘时,不幸被敌人砍掉双手。为给后续登城战友扫清威胁,他以罕见的毅力,顽强的意志,用失去双手鲜血直流的双臂艰难移动身躯,用肉体堵住敌人枪眼。战斗结束后,新四军三师党委追认徐佳标为“淮阴战斗英雄”称号,并将南门命名“佳标门”。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位于清江浦区漕运西路174号。1904年,周恩来随父母、嗣母及两个弟弟迁居于外祖父万青选家,一年后,全家租住万府西边的张瑞臣举人房屋。周恩来六岁就读于万家塾馆和陈家花园塾馆。
1978年11月,中共清江市委决定,修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1980年2月,修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后因事停工。1986年,继续修复开放。
若飞桥(原清江大闸)。若飞桥在清江浦区花街东首里运河上。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平江伯陈瑄开凿清江浦河时建闸。
1946年4月8日,出席重庆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王若飞、秦邦宪(博古)和新四军军长叶挺等人同乘一架飞机回延安,不幸在山西黑茶山失事,机上17人全部遇难(有说是国民党特务做了手脚)。为纪念“四·八”殉难烈士王若飞,特将大闸命名为“若飞桥”刻石立碑,以资纪念。
叶挺公园(原城南公园)。叶挺公园,原名城南公园,此园始建于康熙年间,由河督作池种树,以为行宫,名曰“淮园”。 1945年9月6日,淮阴城第一次解放,苏皖边区政府拨款整修公园,供人游览。1946年,为纪念“四·八”死难烈士,将公园更名为“叶挺公园”。
新四军第三师野战医院旧址(原仁慈医院)。前身是仁慈医院,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美国基督教会在清江浦老坝口鸡笼巷创建西医诊所。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迁至水渡口,扩建为仁慈医院。设病床200余张,简易病床300余张。是当时淮阴最大的医院。1945年9月,淮阴城解放前夕,医院人员与新四军三师卫生部的医护人员共同编成“新四军第三师野战医院”,增设简易病床3000多张。
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我们要牢记建党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锐意进取,顽强奋斗,把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杨义春现场在清江浦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活动仪启动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