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我所知道的淮安北门大街

秦九凤

周六清晨,我骑上脚踏自行车,沿着北门大街往北骑。大街上人来车往,一片繁华祥和的景象。望着眼前的车流人潮,我的记忆一下翻到六、七十年前。

据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山阳县志》卷二“建寘”记载,我们淮安城内四个城门均是有街的,并分别叫南门街、北门街和东门街、西门街。其中东门街最长,从东门向西一直到西城墙根。而北门街是从西门街往北到北门口(今名人亭处),南接上坂街。1958年第一次城市街道拓宽拆迁时,将原来的东门街分成了东门大街和西门大街,原来的西门街改叫老西门大街,南门街自然也叫南门大街。北门街也就改叫北门大街了,其长度并未改变,仍是从上坂街到北门口。由于那时出了北城门并无明显的街道,我们从北乡进城时,过了礼字坝后,基本是沿着新城西边的城墙往南走。这边的城墙也并非一条直线。当你走过二中(今吴承恩中学,当时淮安只有县中和这所只招收初中学生的中学,所以被人们称为二中或老二中)后,路西边是一片白色的塔林,美不胜收,不亚于我见到过的西安塔林。那时我们都叫它为“和尚锥”。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呢?当地人告诉我,如果把这塔倒过来,就和过去妇女做针线活用的锥子差不多。那一座座白色的锥形塔大小不同、高低不一,都是一些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僧尼圆寂后的墓葬。直到1958年刮起“大跃进”的飓风,这片塔才不见了踪影。这一段两三华里的路程,后来取名叫淮涟(水)路,大体上就是从北门外到礼字坝这一段,路两旁的房子那时还不连贯呢。也就是说,那时的淮安北门大街还是从上坂街到北门口,而北门外向北叫淮涟路。北门的城门洞直到1962年我们进城时还见到过,而且这条路上只能走自行车、平板车。如今的北门大街已经从上板街向北一直延伸到了礼字坝,是原来老“北门大街”的好几倍长,其实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事。淮安北门大街的演变活生生地印证了我们淮安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更是我们国家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