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住建局退休干部 邱家均
今年十月,是我们伟大祖国七十华诞。十月彩旗飞扬,十月令人感怀,使人遐想,令人奋进。埋藏着我们离退休老同志对70年巨变的许多记忆,此时此刻使我们忆往昔,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看见朝,心潮逐浪高。70年来,党领导全国人民砥砺前行,排除万难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引起岁月深处的怀想,我们都与历史相遇,记录我们走过的那个时代,总会带上那个时代最鲜明的印记,那些远去的人或事……
建国初期,正逢抗美援朝,又加上以后是三年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粮食这一特殊商品,从凭证、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走到全面放开的市场经济整个过程,是党领导我们从解决温饱走向小康的富裕过程。记得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粮站的小窗口外,日日月月,凭证供应粮食,似乎无穷无尽的排着长队。
那也是我们青少年时代,经常陪同父母到离家三、四里路以外的粮站买计划粮和救济粮,十几岁时经常和父母或哥哥、姐姐一起来买供应粮。那队排得很有趣,除了人们排队以外,还有小板凳,菜篮子,都是各户用来占有位置的。
在六十年代全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的日子里,我们心里对粮油管理所的粮站是最羡慕的,总以为在粮站工作的人永远不会挨饿的。
那是一个买什么都需要票的年代,人们的衣、食生活就印在一个方方的小票上,当时社会上不但买粮,要粮票,还要油票、豆腐票、布票、棉花票、糖票、线票、烟票,煤油票、肥皂票等。大会小会宣传一天三顿瓜菜带,以副食品为主,农忙时吃干的,农闲时吃稀的。当年各种票证都是从粮站和各有关单位发出的,特别是粮站管理比银行还十分严格。因为粮站是管户口的,无论是城镇户口,还是农村户口,千家万户的名册都在粮油管理所那里,粮油管理所管户的比一般的单位消息灵通,因为出生、死亡、迁移的进出都要有登记名册。粮油管理所的粮站工作人员点粮票,那可比现在银行柜员点钞票还牛,速度真的很快啊!但粮票小啊,他们最得意的绝活是左右开弓,别人都是右手打算盘,粮站的人却是左手打算盘,因为右手得同时记帐呀,这都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然外面队排得更长。粮站的员工的工作很紧张,每天早晨还没上班,队就排得老长了,数百人的队伍,等着米下锅,从早上开门一直排到晚上下班。每月几十万斤粮食、豆饼、山芋干子要卖出去,到了每年发副食品票的时候,工作量大的更是把人头都搞昏了,职工们晚上都不回家,天天加班,这种情形起码要维持几个月以上。粮油管理所主任和下属粮站站长还有个特殊职权,就是协调议价粮,议价粮也是有定额的,在粮本上记着,每人2斤,有钱也不许多买。但有些人家男孩多,正长身体的时候,个个都像小老虎,粮食一定是不够吃的;有些人家,几代老小在一起吃饭,也不够吃。这些群众就会找到站长这里,于是站长就会把不买议价粮的人家的计划调给这些最困难的人家使用。
党在“文革”十年动乱之后,一切工作都是为老百姓利益着想,及时正本清源,拨乱反正,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十分关注民生,领导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制定了实行包产到户,坚持种责任田的得人心政策,使农民吃了“定心丸”,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粮食有了富余,全国人民不仅度过了那贫困的岁月,又分享了解决温饱后的喜悦。党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站在兴国富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奔向小康的新的起跑线上……。党和政府还允许粮食自由买卖,私人粮站也渐渐普遍兴起,门前到处挂着“放心粮油店”、“满意粮油店”。但他们虽然没有像样的门面店,大多缩在沿街或居民小区内,堆着米袋,但是这些散乱的个体户,却给了国营粮站致命的冲击。昔日的粮站窗外,却再也看不到排队的人员,一向忙得三头六臂都顾不上来的工作人员,突如其来的清闲无所失从。当大家都拿几十块钱工资的时候,粮站一天的营业额就达三、四万元,可是到了人们工资都拿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以上,一天只能卖出几百元的粮食,直到粮站的职工多过买粮人,与此同时,个体粮店一天可卖出万元以上的粮食。国营粮站生意没有了,那么多的职工还要向你要工资,粮食局分派的创收指标更是无力完成,除了苦闷,更沉重的是生存压力。为了救活粮站,粮食局把站长们都叫去开会研究,征求他们愿不愿意自己承包,既然逼到这一步,那好吧,为了生活,也只有拼搏。站长们都承包了粮站,员工都大幅度减少,很多原粮站的员工都去改做小生意了。各个大小粮店还有全国各地的大米,如东北大米、杭嘉湖平原大米、还有泰国香米等等,各种各样的米比比皆是,琳琅满目。要买什么米就有什么米,天翻地覆,沧海桑田。老百姓说:“只要有钞票,什么证都不要,啥米买得到;改革开放好,肚子吃得饱,生活真美好!” 我们上述记忆的票证的变迁,只不过是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党领导全国人民谱写了中华民族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新篇章,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倍受尊重。其间经历太多太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们收获着喜悦,收获着成功,也收获着幸福生活。如今,我们放眼淮安大地,到处欢声笑语,政通人和,改革的凯歌,城乡的新貌,成为红色旅游的胜地;农业年年丰收,乡镇工业、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城、乡经济的突飞猛进,招商引资,方兴未艾,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