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我教父亲唱《国歌》


盱眙县教师进修学校 张锡华


  我的家乡新铺是人口不足百户的一条古街。盱眙一解放,新铺北头的大庙里便办起了学校——新铺小学。我家住街中间,离学校大约二百米。我到北头小学读书是1955年,那时小学已有两名老师,其中一到四年级,两个班级复式教学,生数约五六十人。学校开设国语(即语文)、算术两门课。那时班级并无什么课程表,有时成天上国语,背书、写字,有时班级能上午半天这个班级全是算术,下午另一个班全是算术。但老师上课是认真的,我们学生学的练的也非常刻苦。那时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时也安排学生画小鱼、小猫、雨伞之类,但不知道这叫美术课;有时老师也组织学生在院子里做游戏,无非是大家最开心的围成圈丢手帕、排长串逮小羊,但并不知道这叫体育课;学校偶尔也请外面会唱歌的人来学校为全体学生教唱歌,但当时也不知道这叫音乐课。当时只是认为这是老师为了调节我们的学习而特意安排的放松活动。

  我记得我上小学不久,学校从镇上中心小学请来一位年漂亮的女教师教我们唱《国歌》。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简介了词、曲作者,使我们首次有了作词、作曲等概念和记住田汉、聂耳的名字。然后老师演唱《国歌》,老师的歌喉清脆嘹亮,使我们感受到《国歌》的激情和震撼。老师把写满歌词的小黑板挂出来,大家迅速抄写,然后老师一句一句反复教唱,直到抽唱,分组织、各声唱,都没有问题,齐唱时老师指挥打着拍子,我们都很新鲜,见识了集体唱歌时还要有人在前面领着打拍子。一个小时后同学们都能熟练地张嘴就唱了。那几天,放学和上学的路上都哼着《国歌》,班级上课时也常常起立先唱一遍《国歌》,那时已有这样的感觉,《国歌》越唱越有劲,越唱对歌词体会越深,越唱越感悟到新中国伟大、有力量。

  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晚上告诉父亲“我们今天下午学会唱《国歌》了”。我父亲是另外一所小学夏郢小学的教师,该校是一所单小,只有一个老师一个班,老师就是我父亲。他得知我会唱《国歌》后,立即叫我唱给他听听。我父亲到县里开过会,听过《国歌》,但自已并不会唱,他要我教他,我唱一句他跟着唱一句,音调和拍节是否拿得准当时我也不完全清楚,我父亲老腔老调好像也只是能哼个七大八来,他自己也感到并没唱好,可能多处走板跑调,他叫我过两天到他夏郢小学去教会他的学生,我说“我不教”,父亲便鼓励我胆子放大些。过两天我带了一个同学,他比我大几岁,喉咙好,吐词清爽,受我之约,我俩随父亲到夏郢小学,共同完成了教会该校二三十学生唱《国歌》的任务。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终身喜悦,想起这段童年趣事心里都美滋滋的。

  大概就是这年的秋天,农村合作化运动热火朝天,为了宣传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旧铺镇政府首次有了一台比现在微波炉还要大些的电子管收音机及小型发电机、高音喇叭,用人力把这些设备挑到新铺街上,在小学院子中央叠起两张大方桌,把收音机高高放置在上面一张大桌上,让老远的人都能看到这个里面红星闪闪的收音发声的设备,旁边还临时竖一根毛竹竿做成的接收天线,在校门口门楼上架起大喇叭,然后有镇上来的人拉响“突、突、突”发电机,还由镇上人调好收音机频道,大喇叭里首先响起了音乐,一会儿播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是当年的乡下人包括我们小学生第一次通过收音机大喇叭听到的雄浑嘹亮的《国歌》,大家热血沸腾,如将上战场。街前街后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争相赶到学校来听大喇叭唱歌、讲话。学校院子里鸦雀无声,都专心致志的在收听广播里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大家首次见到了收音机、大喇叭、发电机这些新鲜玩意儿,散场时人人面带幸福的笑容回家,还有的直到镇上人把几件新鲜玩意儿打包挑走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