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金湖县吕良镇老科协会长 陈玉瑚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与乡镇科协结缘,那时我刚调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工作,兼任乡镇科技办公室主任。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当年稚气未消、阳光年少的小青年,如今已经被岁月打磨成年近花甲、两鬓斑白的学校老校长、乡镇老科协会长。几十年风雨,几十年坚守,我已成为全县乃至全市唯一仍坚守在乡镇老科协和成人学校阵地,并在乡镇成教继续工作的老科技工作者,40年来,我践行和目睹了金湖县成人教育的发展和变迁。
一、农职初中注入成人办学新活力
1985年9月,“为适应农村经济的改革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文化知识、懂农业科技的劳动者”,金湖县文教局下发了金教〔1985〕62号“关于办好乡农职初中班(又称“3+1”班)的决定”文件,要求对应届初中落榜生集中进行一年文化和专业课补习。因为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下称成校)处于建校初期,没有专、兼职教师,所有教师都得从农村中小学选拔。那时我在农村中学任教英语,农职初中缺英语教师,所以,我被调到成校任教英语。根据县局当时文件规定,参加补习的往届初中生,必须取得农职初中技能科考试合格成绩,才能参加次年中考。往届初中毕业生,由于重读一年初中,故称为“3+1”。农职初中学生在次年中考升学时,中考总成绩要比应届生高40分以上才能被有关学校录取。市、县文教局文件明确规定,“已经读过一年农职班的学生,以后不能再读,已被普中、职中录取的,不能再读”。与我校隔河相望的吕良中学是高级中学,因此我校聘请教师很方便。我们的专兼职师教学十分严谨,学生学习也很刻苦。在以后的连续几年内,我校每年升入重点中学和中专校的学生达30人之多,办学实绩斐然。
学校史料记载:1985年9月,全县22个乡镇都有学生慕名而来吕良成校求学,招生数和次年的高中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一。经跟踪调查,当年及以后几年的“3+1”班学生,有30多名转为国家公务员,130多名成为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
在办好3+1班的同时,我校根据中国科协、国家教委等五部门〔86〕科协发普字359号《关于"七五’期间加强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教育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对乡镇青年农民进行种植、养殖方面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期间,办学周期提倡“宜长则长,宜短则短”,有科技讲座,有长、短班,有以会代训班,还有电教录象放映等,每年培训总数近万人次。那时的办学原则是“长、短结合”,办学理念是:“无长不稳、无短不活”。长班办学要求151课时以上,或脱产学习1年;短班要求讲授30至150课时。30课时以下,属于办学讲座,对成人办学的属性有明确界定。我校开办的实用技术短班主要有茭白、荷藕种植、淡水鱼养殖、三禽饲养,长鱼、甲鱼、牛蛙和七彩山鸡养殖等。
1985年12月2日,江苏省教育厅出台苏教成〔85〕330号“关于印发《江苏省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对乡镇成人教育中心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和办学形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和阐释。
1986年1月7日,中共金湖县委办公室印发了金委办〔1986〕1号“关于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规定,“各乡镇在基本完成扫盲任务后,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重点应转移到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轨道上来。”
1987年12月30日,国家教委、农牧渔业部、财政部联合颁发教成字[87]007号《关于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暂行规定》。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关于一乡三校(即一所乡初中、一所中心小学、一所成人教育中心”的讲话精神,乡镇成校开始以农民办学载体的形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二、联办学历班开创成人教育新局面
根据金教﹝1988﹞47号“关于一九八八年中专(初)、普中和职业中学招生工作意见”和金教﹝1988﹞39号“关于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意见”,我校以办好初中“3+1”班为基础,开始提升办学层次,举办“机电专业”电视中专班。
暑期期间,我们通过寄发《招生简章》、《录取通知书》和面对面动员入学等形式,招收中考落榜生36名;同年9月,我们与扬州师范学院联合举办“政教专业金湖大专函授班”,招收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92名干部、职工和高考落榜生。其中有县部、委、办、局的领导,也有乡镇党委书记、乡镇供销社主任、文教助理、教师和社会青年等。学员通过3年培训学习,参加国家成人高考,达到专科最低控制分数线后,顺利领取扬州师范学院颁发的大专毕业证书的有56名,取得专科结业证书的有36名。
在此期间,我们与淮阴电大实行联合办学,举办财会和机电专业电视中专班,先后招收123名来自全县各乡镇的应届初中毕业生。通过3年文化、专业课学习,各科通过市县统考,毕业率为100%。毕业学员被全部推荐就业,此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校与扬州师范学院联合举办的大专函授班,既提高了学员的学历层次,又提升了毕业学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水平。经跟踪调查,92名大专班学员目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坚守,均在不同行业取得骄人的业绩。
在举办大专班的同时,成人高中和初中“3+1”班也没有间断,旨在提高在职镇、村干部、企业职工的学历层次和回乡往应届初中毕业生的文化层次。
为加强成人高中的学籍管理,激发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成人高中学习的积极性,县教育局于1991年5月31日,会同县劳动局、人事局联合下发了金教〔1991〕53号“关于印发《金湖县成人高中学籍管理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据此,县级层面以文件形式开始对成人高中办学进行了规范,另外,我们与农科部门紧密配合,积极搞好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工作,在全镇1600多户养蚕户中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等新技术,既提高了广大蚕农的积极性,有增加了家庭经济效益。由于我工作积极,实绩显著,分别于1987年9月和1991年4月,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三、扫除文盲凸显成人办学新亮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江苏省﹝1988﹞90号文件精神,金湖县以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文盲数为依据,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开展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工作,要求“见盲就扫”。为此,各乡镇先后成立以镇、村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扫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扫盲奖惩细则,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此同时,各中小学校也配备专职教师配合扫盲工作。乡镇扫盲工作在扫盲辅导员(成教校长兼)的统一布置下,中小学教师全员参与,成校负责检查督导。白天教师教,晚上学生辅导。学校兼夜校,扫盲教师挑灯夜战,夜以继日。政府要求扫盲教师“四包”:包村组、包班、包人、包通过。
由于政府行为到位,措施得力,奖惩适当,在4年多的时间内,全镇非文盲率在原基础上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98.5%以上。1994年,我镇顺利通过国家高标准扫盲验收。连续几年的大规模扫除青壮年剩余文盲,成校教师功不可没。超负荷的工作,把我的身体都累垮了,我患上了多种疾病。体质虽然差了,但我校各项工作在全县乃至全市考核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1995年9月,我荣获江苏省教育厅“扫盲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5月8日,《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登载了“情洒成教终不悔”-----记金湖县吕良成教校长陈玉瑚事迹报道。
四、“成教热”掀起办学新高潮
淮安市从1988年开始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起始阶段,从1988年至1992年。主要是宣传发动,实施实验项目。1990年原淮阴市成立了农科教领导小组,印发淮政发〔1991〕260号文件,确定金湖县为市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县,全市14个乡镇为农村教育改革实验乡镇。乡镇成校的工作重点是搞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并在全社会掀起“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的热潮(简称成教热)。
金湖县教育局对成人学校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实施“224”工程,即“两支队伍”(专、兼职师资队伍),“两块基地”(办学和实习基地),四项(培训、试验、服务、推广)功能。其工作内涵有四点:一是办好“两位一体”学校,即义务教育阶段村小学与村级成人教育分校,一个阵地挂两块牌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小学生学文化,农民学技术,学校与学生家长互动,一举多得。二是在中小学渗透劳技课,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农村实用技术,使一部分学生大中专毕业后回乡,成为新生代新型职业农民。吕良镇大庄小学积极开展“四小儿童”课题实验,经验在全省得以推广。三是中学阶段渗透创业教育,中小学在教育局综改办的统一布置下,以培养初高中毕业生创业意识为目的,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并在社会大舞台上实现人生自我价值。四是继续办好成人高中班。对未升入高一年级学校的初中落榜生进行文化补习和专业知识传授,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在全县统一部署下,吕良镇政府下发了吕政发﹝1995﹞11号“关于在全镇组织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的意见”文件。“成教热”助推了中小学学生和青年农民学科技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乡镇成人学校在县教育局成人教育办公室和勤工俭学办公室的指导下,多次召开县成人教育现场会,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以增强成教中心的自我造血功能。主要项目有:吕良成校洗涤剂化工厂、绗纺被加工厂、“金彩虹饮料厂”和食品加工厂;唐港乡绗纺被加工厂;黎城乡鹌鹑养殖基地;新农乡特种蔬菜生产基地(生菜、西洋芹、佛手瓜等)、孙集乡美国王鸽饲养基地、金南乡食用菌生产基地等。在抓好勤工俭学工作的同时,成校人始终不忘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和推广工作,我校工作重点是在培植“五禽”、“五特”专业大户上求突破。吕良镇赤水村在成校的引领下,饲养七彩山鸡2000多只、美国青蛙饲养面积达1300多亩,逐步形成产业链和养殖带。实施教育促小康工程期间,我校接待周边市、县成校代表团参观学习23次,提供办学现场12次。
1995年12月,金湖县教育局对乡镇成校进行达标升级验收,吕良、金北、闵桥、黎城、金沟等5所乡镇成人学校首次通过县重点成人学校验收。次年,教育局还对村级“两位一体”学校进行合格验收。通过验收的学校由县教育局统一出文、颁牌。年底,我校获江苏省教育厅“教育促小康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五、自学考试凸显办学新特色
为提高镇、村干部和企业领导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我校从1996年开始,连续举办了3届经济管理专业成人中专班。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管理才能。根据社会需求,学校还陆续举办了初中起点的观赏园艺、法律、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大专自考班。通过学校教师辅导、听专家讲座、看电视录像和学员自学等形式,让农家子女圆大学梦。其间,根据学生及家长要求,我校自建花卉园和葡萄园。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亲手种植草本、木本、藤本花卉和藤稔葡萄、巨丰葡萄等植物。通过理论、实践教学,学员在2年内都取得了南京林业大学颁发的大专学历和中级工等级证书。陈殿娥、陈中等学生自考成绩显著,被江苏省自考委评为“省自考优秀学员”。我校被授予“金湖县高等教育自考辅导学院”称号。在抓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我校紧密联系农村实际,与镇关工委联合办好农村青年农民政治科技学校和中国农函大辅导班,对现代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推广种植、养殖,尤其是水稻旱育秧、抛秧及水稻直播新技术,深受地方干群好评。
六、办学转型成教进入新时代
在市县教育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新世纪农村科技普及和成人办学出现了新的增长点。一是畅通了毕业生就业通道。学校通过电话、网络等与上海、苏州、昆山、南京等地的外资企业联系,了解用工信息、寻找就业机会,为学生就业、创业广辟途径;二是配合农业、劳动等部门在全县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获证奖补项目,免费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通过培训,为学生和青年农民铺设一条就业之路;三是乘江苏省教育厅建高标准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东风,适应乡镇成校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转型。为此,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加强学校阵地建设。通过内抓管理、外塑形象,我校办学效益不断提升。软、硬件设施逐步投入到位,加之社区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强,吕良成校于2008年10月顺利通过江苏省省级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验收。此前,吕良成校曾在2005年12月,通过淮安市首批示范成人中心校验收。
在抓达标升级的同时,学校与镇老科协不断融合,积极抓好科技普及和科技示范村、户的培植工作。如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发展种、养、加特色产业;在全镇养殖户中推广四川“通威”、“新希望”和南通“天成”颗粒饲料养鱼;培植经纪人、培训新市民;开展各种学习型活动,创建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村、组、户等。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既净化了社会风气,又促进了社会和谐,展示了乡镇成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近40年的农村老科协和成人教育工作,考验了我、锤炼了我,也培养了我。我从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成长为成校的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和镇老科协会长。党组织还把我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省、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11月,吕良镇社区教育中心非常荣幸地被国家教育部和中国成协命名为“首批全国城乡社区教育特色学校”,在今年中成协和教育部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联合开展的全国骨干教师(带头人)遴选中,我名列其中。今年,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遴选名师工作室活动。5月中旬,淮安市科协和市老科协联合授予“金湖县老科协吕良分会先进集体”称号;5月底,江苏省社会教育服务指导中心颁文,授予“陈玉瑚名师工作室”。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热爱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擅长农村的科技普及和推广。我将不忘初心,永远沿着这条并不炫眼但充满泥土芳香的道路走下去。
电话:15189528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