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公司街”的百年复兴梦

  “公司街”是企业称谓,“街道”是居民集聚区,将这两个不属同一个领域的名称组合在一起,变成地名,有点奇特,也令人费解。

  苏北洪泽县的白马湖西岸就有这么一个叫作“公司街”的地方。因我曾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对她的前世今生有一点了解,虽然离开她已四十年,但她的历史变迁始终不曾忘怀。

  去年年底,从南京媒体上知晓洪泽县在南京江苏省国际农业展览中心举办“名特优”农产品展销展示会,我约过去在洪泽插过队的同学一起前往观摩。刚到洪泽县展区,就被一种久违了的米饭香味吸引住了。赶过去一看,哇!一个个用电饭煲煮的大米饭在往外散发着香气。我们立即驻足,一边阅读展板上的文字说明,一边贪婪地嗅着饭香。展板上介绍的是洪泽县岔河镇南街村“长湖稻麦专业合作社”出品的有机米。对于我们这些“老岔河”来说,“南街村”的村名从未听过。正疑惑间,布展的女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走来,在递给产品宣传册的同时,还用小纸杯盛了米饭,插了小塑料叉让我们品尝。只见一粒粒饭粒圆润饱满、晶莹剔透,食之软糯弹牙、满口生香,恰如我们当年用“农垦57”稻米煮的饭。正感叹间,只见一壮汉走来,开口就喊我:“丁老师”!原来此人就是南街村的党总支小倪书记,我过去教初中时的学生。他告诉我们:南街村就是由以前的岔河公社的头圩大队、二圩大队合并而成的,村部驻公司街。他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岔河作客---

  思绪回到一九六八年秋冬时节,我们二百多个同学自省城南京赴洪泽县岔河公社插队。我们有十几个同学被分配到紧临白马湖的二圩大队落户,我们经常走访叙旧、或上二圩大队部所在的公司街购物。

  “公司街”座落于白马湖西岸,街道依湖堤而建。房屋多是民国时期的老屋,青砖灰瓦,高低错落有致,均建在湖堤东西两侧。屋基都是在堤脚或堤坡上垫土增高变成的。因此,此段湖堤显得特别宽厚。砖石铺就的街道即是湖堤的顶部。整条街道的地势较他处为高。站在街上,向东望去,湖光水色可以尽收眼底;向西望去良田千顷、河渠纵横,树木成行。街道南北向,不长,住户也不多。有大队部、卫生室、日杂商店,有小学、水产收购站。唯独没有一个“公司”。我们很好奇,四处打听。时间一长,们便了解了“公司街”地名的来龙去脉。

  二圩大队党支部老施书记告诉我们:清宣统二年(1910年)一位弃官从民的“曹大人”,在白马湖西九里荒创建“长湖垦殖公司”,垦成头圩、二圩墅田万亩。先植棉花,后种水稻,兼办工厂。公司规模逐渐扩大,街道也随之繁荣起来。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淮安县丰太乡公所就驻公司街。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白马湖畔遭受灌水灾害,公司损失巨大。加之后来日、伪军占领垦殖公司,横征暴敛,炸毁公司用于办公、“看青”的五层碉楼,公司难以为继。曹大人便退股卖田,离开公司去上海专事书画,公司最终倒闭,公司梦梦归长湖。

  这样的人和事唤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有机会就打听“曹大人”办公司的事情。多年以后,我方从《山阳县志》、《续纂山阳县志》等典籍的记载中,了解了曹大人与他创办的公司的梗概:

  曹大人实名曹典初(1876-1956),字寅生,号俶甫,原籍湖南长沙,后移居江苏宝应。其父曹广叔曾任禹州知州、典礼院直学士等职。曹典初自幼受父熏陶,研习艺文,酷爱书法。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二甲六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山西学政。曹典初学识渊博,思想开放,在清廷垮台之前即弃官从民,从事实业开发和书画创作。

  清宣统二年(1910年),曹典初与宝应绅商鲍友恪在淮安与宝应交界处(今岔河南街村境内)创建“长湖垦殖公司”。曹的同乡熊希龄也参与筹办。熊希龄(时任江苏农工商局总办,后任国民政府总理)亲临白马湖畔,仔细考察湖区地势、水道、土壤、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并拟定长湖垦殖公司章程和垦殖计划。该方案十分周详,集治水、垦荒、发展农副水产于一体。呈报农工商部后很快得到批准。公司成立之初资金不足,他们就招股入资。先由创办人投资10万元,另10万元由本籍、客籍陆续附股,年息四厘。没有劳力,他们就从当地及合肥、泰州等地招聘佃农。

  据《续纂山阳县志》记载,经数年经营,长湖垦殖公司“垦成两圩(头圩、二圩),熟田逾万亩(原称九里荒)。筑堤五、石洞一、塘一、渠二、沟十三。建屋三所,一在公司,为护卫栖息之所;一在头圩,为管理中心,余屋囤贮谷粟。隙地埴中外花木,以供闲时娱玩。又督佃种棉饲蚕,兴集成市,建织布工厂、制茧工厂,罐头制造所数处。又设农垦讲习所,农家识字学塾。河曰丰润(有丰润闸),集曰丰敞。”

  为便于农耕管理,曹典初将垦殖的土地分为33个耕作区,每区以一个字命名。每个区有土地三五百亩,区与区之间开沟相通,沟渠纵横交错,既利于排灌,也便于行船。当时开凿的沟渠至今依旧发挥作用。初种棉花,因土壤不适,加上水灾,产量低下,便改种水稻。从泰洲招百位老农指导,每亩产量达三、四石。在当时来说,产量还是较高的。遗憾的是:公司夭折了!

  七十年代,全国各地大办“五七农业大学”,岔河公社也办了一个“农大”。由于白马湖大堤内外有荒地、滩地可利用,加之民国时期曹典初曾成功创办公司,有一定的基础,便决定将校址就设在公司街。借用二圩大队部、小学及水产收购站的一些房舍,又建了几排土墙草顶的平房调用公社有农、林、牧、渔、经专业背景的下放干部、公社农技站、拖拉机站等站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劳动锻炼、待分配的大学生,便办起了“农大”。设立农林、畜牧、水产、农机、会计等几个系科专业。招收本公社的回乡知青和少数插队知识青年,学制半年到两年不等。鉴于“无长不稳,无短不活”的办学规律,实行长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平时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称连、排、班。脱产学习,半天劳动、实习,半天上课。学员由生产队按强劳力记工分。还请来公司街了解当年“长湖垦殖公司”创办经历的老倪书记的老父亲讲课,讲述当年公司如何围湖垦荒造田、兴修农田水利、创办工厂的事例。学员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决心要把“农大”办成新型革命化的“抗大”式的农业大学。我有幸忝列其中,很是兴奋,觉得将前人未完的事业完成很有意义。我所在的农学系将推广稻麦良种、科学种田,把实现亩产超千斤作为教学目标。但由于仓促上马,征用土地与生产队矛盾颇大,加之管理乏术,经费、师资均无保障,最终解体。学员们“队来队去”。农大的实训基地:家畜、家禽、水产类养殖场等“校产”,为生产大队后来发展多种经营,倒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今年秋天,逢南京知青下乡四十个年头,大家忘不了白马湖边那青葱月,相约组团重返岔河镇。岔河镇如今已发展为全国重点特色镇,正在加快推进“味稻岔河-大米小镇”全域乡村旅游和白马湖旅游开发。观光专用沿湖柏油马路,从北到南绵延几十公里,直通南街村。南街村也加快了“特色村庄乡村游”建设。发源于公司街连通白马湖的丰敞河两岸,已经变成“丰敞河现代农业旅游基地”。工地上机声隆隆,一派繁忙景象。南街村党总支书记告诉我们:目前,该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正打造以水乡田园格调为主题的乡村滨水休闲慢行道;突出康体养生主题,重点打造滨湖度假等专项旅游产品。另外,优质水稻种植、农林果园已初具规模。南街村产业园的经营模式采用“公司十种养植基地十专业合作社十农户十销售十加工”的模式运作。南街村立足还原公司街晚清、民国时期的文化遗存,逐步恢复公司街民国时期“丰敞集”的繁华景象,对老街商铺进行整理、修箿。届时,整体改造完成后,老公司街将被打造成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景区,成为“白马湖国家水稻公园项目”的子项目:“湖滨农旅融合示范村落”。

  公司街的圆梦启航,是从清末民初曹大人创办垦殖公司肇始。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公社创办“五七农大”,企图再现公司街民初盛景,却未能圆梦,梦断长湖。只有新时期岔河镇南街村的人民,才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农村,实现她的百年“复兴梦”。公司街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我们期待着圆梦高歌的那一天。(丁鸿慈)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