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盱眙,千年古城,城内群山环绕,山下,一条长淮气势磅礴奔流东去,那些古街,古巷,紧紧地依偎在戚大山,第一山,风坡岭等山下,形成了一条条古街,古巷,千百年来,历经风雨岁月沧桑,它浸染着山的风骨,随处可见山坡石路,弯曲的街道,石墙垒集,街巷那古老的水井,那是山泉的汇集,水呀,洁白,甘甜,透明,散发着矿泉的魅力,千百年来,不断有居民在井上打水饮用,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心田.夏季,山洪暴发,街道上一片白浪浪的水花翻滾,由高处向低处流淌,狭窄的街道,高低不平,一家一户一院,青砖,灰瓦,在这里构建家园,门当户对地排列向山下延伸。

  黄牌街,涧沟度,丰登桥,井观街,胡家巷,谭家巷,对宝巷等,曾经是盱眙居民集中的居住区。盱眙人喜欢把这里称为北头,它是县城的核心,五十年代,涧沟度曾是县政府,学校,公安等重要部门所在地。也是县城最縏华地段。它是商业,文化,服务,贸易,政治经济中心,而南头,显得一片空旷,住着零零落落的人家。六十年代,百货公司就座落在黄牌街。那时,我在盱眙中学读书,中学就在山顶上,理发,洗澡,购物等必须到山下来,每逢周日,我也经常来百货公司逛逛,到淮河饭店,买个包子,吃碗面条,观看河边停靠的船民卖魚,卖虾,卖河蚌,卖鸡头,菱角,吵吵嚷嚷的船塘景象。领略闹市的风情。

  两千多年盱眙古城,从山上延伸到山下,颇有历史风韵,山下一条主干道,沿着淮河由北向南延伸,和那些古街,古巷相连接。形成了山水相依的自然风貌。它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和智慧,淮河文化底蕴风情,登高望远古韵风貌,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美丽的自然景观.楚怀王曾经在这里建都,历史上有记载。许多文人墨客,如苏东坡,米芾,白居易,韦应物等在这里游览,留下摩崖石刻墨迹。

  进入九十年代,盱眙在旅游兴县,治理环境的声浪中,对那些不适时宜在淮河岸边的老房,老街,拉开了拆迁的序幕,我目睹了拆迁每一条街,每一幢楼,每一条沟,每一座山。经过几年不断更新,改造,盱眙初步实现了显山露水的局面,一幢幢楼房,在南头矗立,城市规划,东移南扩,旧貌换新颜。依山傍水的千年古城,生机勃勃,成为淮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拆迁,只限于沿河南部部分地区,对北头老街,老巷,伊然原封不动,还是老样子。仍然摆脱不了那陈旧,低矮,简陋的习俗,它们像一个个远古的老人,有气无力地紧紧地依偎在山边,车子进不去,走路象爬坡,数百户老居民,大部分是留守老人,他们在门口有的晒太阳,有的打牌,下棋,聊天,过着平淡,自得其乐的安逸生活,而他们的子女,大部分已经搬迁到现代化住宅区。

  北头那些古宅,老房,属于棚区,祓政府列入拆迁范畴,改天换地,旅游兴县,是政府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北头,大面积的拆迁,已经紧锣密鼓进行,老百姓拥护,经济兑现,深信,不久,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将会发生新的变迁,一幅依山傍水的人间的仙境的蓝图正在绘制,群山环绕一座城,淮河岸边一座城,美丽多姿,故乡成为我心中一支悠扬的歌!

  盱眙,今天诉说着昨天的故事,明天,淮河岸边,将展现一个美丽的现代古城。(苗春生)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