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如何科学合理施肥

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赵德万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科学合理施肥不仅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而且还能提高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和增强抗逆性。

一、施用化学肥料需注意下列问题。

1.尿素用后不宜立即浇水;2.碳铵不宜施在土壤表面;3.碳铵不宜在温室和大棚内施用;4.铵态氮化肥勿与碱性肥料混施;5.硝态氮化肥勿在稻田施用;6.硫酸铵不宜长期施用;7.磷肥不宜分散施用;8.钾肥不宜在作物后期施用;9.含氯化肥忌长期单独施用,并避免在忌氯作物施用;10.含氮复合肥不宜大量用于豆科作物。

二、施用有机肥应注意下列问题。

1.有机肥所含养分不是万能的。有机肥料所含养分种类较多,与养分单一的化肥相比是优点,但是它所含养分太低,不能满足作物高产优质的需要。所以应该搭配部分化肥使用。
    2.有机肥分解较慢,肥效较迟。有机肥虽然营养元素含量全,但含量较低,且在土壤中分解较慢,在有机肥用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3.农家有机肥需经过发酵处理。未经腐熟粪便类有机肥中,携带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性蛔虫卵,施入农田后,一部分附着在作物上造成直接污染,一部分进入土壤造成间接污染。另外,未经腐熟的粪便类有机肥施入土壤后,要经过发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选用,一方面产生高温造成烧苗现象,别一方面还会释放氨气,使植株生长不良,因此,在施用粪便类有机肥时一定要充分腐熟。

三、如何正确使用生物菌肥。

1.全面了解生物肥料的基本资料,如生产日期、保质期、使用量、使用方法等。如果不是现买现用,则要按照说明进行贮存,注意避光、通风和干燥。
    2.了解生物肥料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适用作物等。如根瘤菌肥料适用于豆科作物,作为结瘤、固氮的接种剂;磷细菌肥料可把土壤中难溶性磷转化为有效磷和无机磷等。

3.掌握施用时间和施用技术。可以用“早、近、匀”三字来概括,即施用时间要赶早,一般作为基肥、种肥和苗肥来施用;施肥时与作物根系的距离要近;种子和苗肥需拌匀。

4.与有机肥同时施用。两种肥料混合使用,会提高肥料效果。

5.施肥后立刻覆土,以免被太阳直射,杀死微生物,降低生物肥料的利用率。

6.不宜与化肥、杀菌剂混用,否则会抑制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生长,甚至杀死微生物,从而影响肥效。

7.防止与未腐熟的农家肥混用,因为农家肥在腐熟的过程中会发酵,这样会直接杀死生物菌。

8.不同种类的生物肥也不宜混用。目前,市场上的生物肥中菌种的种类很多,其所含的活性菌不同,它们之间是否有相互抵制作用还不是很清楚,若相互抵制,则会降低肥效。

四、叶面喷施尿素应注意下列些问题。

1.不要在暴热的天气或下雨前喷施,以免烧苗或损失肥分。喷施时间以每天清晨或午后进行为宜,喷后隔7~10天再喷一次。
    2.对禾谷类作物或叶面光滑的作物喷施时,要加入0.1%的粘着剂(如洗衣粉、洗洁净)等。否则,效果不好。

3.用于喷施的尿素,缩二脲的含量不能高于0.5%,含量高容易伤害叶片。

4.作物种类不同,要求喷施尿素溶液的浓度也不同,一般禾谷类作物要求喷施浓度为1.5-2%,在花期喷施时,浓度还要低一些。叶菜类的蔬菜和黄瓜的喷施浓度为1-1.5%。苹果、梨、葡萄等果树以0.5%为宜。番茄以0.3%为宜。

五、施用叶面肥注意三点。

1.科学混配。很多微肥不可与农药混合施用,酸性化肥与碱性化肥不能混合喷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肥—肥、肥—药混配混施,起到“一次喷施,多种效果”的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2.适宜浓度。克服叶面喷肥溶液浓度越大越好的误区。如高氮水溶肥只宜在1%以下,磷酸二氢钾也只宜在1%以下,更多的中量、微量元素肥如糖醇钙肥、糖醇钙硼肥、糖醇锌、螯合铁、螯合铜等都只宜掌握在0.2%以下。过浓情况下非但起不到喷肥作用,相反会造成作物叶片脱水、枯萎,导致肥害,即类似于药害、毒害。一般以喷至叶片正、反两面散布肥液开始下滴为度。肥液过多会导致成本上升,肥料浪费。

3.适期施用。抓住关键喷施时期喷施叶面喷肥,达到预定效果。叶面喷肥最好是在作物的生长转折期进行,每次喷施时间至少间隔20天,一般来说每季作物喷施2-3次。不同植物、不同肥料叶面喷肥,适宜时期也有一定差异。水稻、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宜在孕穗、扬花、灌浆期喷肥。大豆、花生、蚕豆、菜豆等豆类作物,宜在开花、结荚期喷肥。棉花宜在花铃期喷肥。钼肥宜在植物开花前喷施。硼肥和锌肥则在植物初花期喷施效果最好。从喷肥时间上讲,应在无风的阴天或晴天上午,叶面露水干后,避开烈日高温时段,早、晚喷施效果好。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