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小麦秋播技术

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赵德万

 

一、选用优良品种

品种选择要突出抗病与广适相结合、高产与优质相结合,压缩淘汰重感小麦赤霉病和抗寒性差的品种,加大多(高)抗且高产优质品种推介力度,确保大面积生产用种安全,淮北地区重点推广淮麦20、烟农19、济麦22、淮麦22、淮麦26等品种,搭配种植连麦6号、淮麦28、淮麦31、明麦1号等,示范种植徐麦32、淮麦33等。沿淮及淮南地区重点推广郑麦9023、淮麦27、淮麦30、扬麦与宁麦系列等品种。

二、提高秋播质量

一是适期播种。一般情况下,播期每提前一个星期,田间出苗率可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因此,在茬口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尽可能适期早播,以提高田间出苗率,确保早发分蘖、多出冬前大蘖,促进冬前壮苗。我市淮北片旱茬和籼稻茬半冬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515日,半冬偏春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15日~25日;淮南片春性品种适宜播期在1025日~115日。  

二是适量播种。根据不同播种期、土壤墒情、耕整地质量、栽培与气候条件等影响出苗率、成苗率和分蘖成穗率的各种因素,结合当地常年实际情况合理调节播种量,确保适宜的基本苗。适期早播采用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2万以内;适期播种采用半精量播种,基本苗控制在16-18万。迟于播种适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一天增加0.5万基本苗,最多不超过预期穗数的80%(晚播独秆栽培,淮北地区最多不超过35万基本苗,淮南地区最多不超过25万基本苗)。适期播种在墒情适宜和种子发芽率正常情况下,可根据“斤种万苗”原则确定播种量,晚播、气温较低条件下田间出苗率下降,斤种成苗67千,需适当加大播种量。

三是适墒播种。适墒播种是提高播种质量的重要条件,有利于机械作业、提高整地质量和播种均匀度,避免烂耕烂种,促进齐苗壮苗。遇到干旱情况,应立足抢墒、造墒、抗旱播种,若遇连阴雨天气或断水较迟的稻田湿度大田块,应提前开好“十字”沟或“串心”沟排除田间积水,创造适播条件。

是农机农艺配套。由于稻草还田深度较浅,富集于土壤上层,加之播后镇压不到位,影响出苗和根系发育,抗旱、抗寒能力急剧下降。因此,秸秆还田关键是农机农艺措施配套。要增加大中型拖拉机作业面,坚持“碎草匀铺(碎草长度控制在5-8厘米)→深埋整地(耕翻埋草+旋耕整地,或2次深旋埋草,确保埋深达15厘米)→机械条(摆)播(或人工均匀撒播机械盖籽)”的作业程序;要坚持播后镇压,适当增加基肥中氮肥用量(增量约占总量的10%),满足稻草腐解和麦苗生长的双重氮素需求,促进小麦苗期叶蘖同伸,有条件的地方可增施生物有机肥以加速秸秆腐熟。

三、应用先进技术

1.机械播种。人工撒播播种量和均匀度难以准确掌握,播量偏大效率低,极易造成丛籽、深籽、露籽,易恶化群体和后期倒伏,使土地利用率和光能利用率下降,影响小麦产量提高。机条播机械匀播种麦方式,是扭转人工粗放播种方式、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一是旱茬小麦力争全部应用机械条播;二是腾茬及时且墒情适宜的稻茬小麦,采用免(少)耕条播机精细播种,适期早播的高产田块,应适当调整扩大行距,改常规每幅6行为5行,行距25厘米左右;三是腾茬较迟、土壤含水量较高(土壤相对持水量大于80%)的稻茬小麦,改机条播为机撒播。

2.精确定量栽培土壤肥力较高、可适期播种的高产田块在适期播种、精量半精量播种的基础上,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及时齐苗、匀苗和壮苗,并根据小麦高产群体质量形成规律和需肥特性,通过精确定量施肥和促控措施应用,确保生育进程与气候同步,优化群体结构,在足穗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主攻大穗,增加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实现淮北麦区亩产600公斤以上、淮南麦区亩产500公斤以上。亩产500公斤-600公斤小麦,一般每亩需施纯氮 16公斤-18公斤,同时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增磷补钾。肥料运筹采用V”型两促施肥法,即施足基肥(占总施氮的50%-60%,基肥不足时可适量补施苗肥),普施重施拔节孕穗肥(占总施氮的40%-50%),促壮秆大穗。拔节肥掌握在倒3叶期,即叶色褪淡、高峰苗下降、基部第一节间基本定长第二节间开始伸长时施用,一般淮南地区在3月中旬、淮北地区在3月下旬,施氮量占20%-25%,以45%高浓度三元复合肥为宜;孕穗肥在剑叶露尖至破口期施用,施氮量占15%-20%

3.晚播独秆栽培针对晚播小麦冬前积温不足、难以带蘖越冬、分蘖成穗率低、穗型偏小等生育特点,采取加大播种量、增加基本苗实现争足穗,采取“减氮增磷钾、前控后促”的肥料运筹和管理措施实现攻大穗,夺取晚播小麦高产稳产。晚播小麦是适应腾茬过迟或遇旱涝灾害而不得不大幅推迟播种期情况下的抗灾应变技术配套技术关键,一是选用良种,以种补晚;二是提高播种质量,以好补晚;三是加大播种量,以密补晚;四是科学运筹施肥,以肥补晚;五是科学管理,以管补晚。

4.稻田套播栽培适用于腾茬迟于小麦播种适期10天以内的水稻茬口,且有套播习惯的稻茬麦地区。套播时间掌握在收稻前7-10天内播种,播种量比常规播种量增加10%左右,通过人工两遍或弥雾机喷种等方法确保播种均匀。套播时每亩施用复合肥15公斤左右、尿素10公斤左右,确保“胎里富”,实现早发壮苗。31心前配套好田内沟系,适当加大开沟密度,沟土均匀覆盖小麦根系,增强防冻能力。有条件地方可以开展稻麦共生期为2-5天,收稻时麦种正发芽为宜,可充分利用小麦发芽出苗时顶土能力强的优势,减轻稻草压苗损苗及造成的弱苗。

四、落实具体措施

小麦生长生育期较长,遭遇干旱、连阴雨、湿害、低温冻害、病虫害等自然灾害机率高,因此,必须落实具体措施,实现高产稳产。

一是做好种子处理和化控壮苗。播前选用高产优质、广适多抗的小麦良种,要求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含量13%,于播前23天晒种。播前选用立克秀拌种可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病害;对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采取镇压或化控等措施,适度抑制生长。

二是配套三沟,提高抗旱防涝降渍能力。大力推广机械开沟,要高标准配套内外三沟,每34米开挖一条竖沟,沟宽20厘米,沟深2030厘米;距田两端横埂25米各挖一条横沟,较长的田块每隔50米增开一条腰沟,沟宽20厘米,沟深3040厘米;田头出水沟要求宽25厘米,深4050厘米,确保内外三沟相通。  

三是加强播后镇压与覆盖,防冻保苗。秸秆还田田块播后根据土壤墒情采取镇压,镇压后使耕层紧密,提高出苗率,促进全苗、齐苗和保墒防冻,确保安全越冬。对稻田套播等露籽苗,增施土杂肥或增加沟泥、秸秆覆盖等。

四是科学化除,避免冻药害。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封杀杂草。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杂草达标田块,及时根据草相进行喷药化除。化除用药应掌握在日均温稳定在5℃以上的晴好天气进行,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以防产生“冻药害” 。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