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稻虾共作田管技术意见


淮安区老科协 蒋春轩  李丰年

 

稻虾共作模式是一种克氏原螯虾(通常说的小龙虾)养殖与水稻种植共用一块稻田,并在稻田中进行种养并举的生产方式,该养殖模式已在湖北、安徽、浙江、江西和江苏等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实践表明,稻虾共作可使稻田的产值增加一倍以上。该模式充分利用水稻种植期实现稻虾互利共生,是一种可取得稻虾双丰收的养殖模式。水稻的遮荫作用可以为克氏原螯虾在夏季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茂密的稻秆和稻叶也是克氏原螯虾的天然隐蔽物,可防止鸟类等敌害生物的袭扰。克氏原螯虾可以清除稻田中的杂草,种稻期间无需除草,即省工又省时,并可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克氏原螯虾在稻田中的觅食活动有疏松土壤、增加水稻根部含氧量的作用,水稻根系发达,可增强水稻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有利于水稻的增产。克氏原螯虾可捕食部分害虫,有降低病害发生的作用,若结合黑光灯诱捕虫,整个水稻生长期只需打一次生物农药治虫即可,既减少了药物费用的支出,又可以生产出无农药残留的有机水稻,所生产的稻米售价比市场价高出几倍。稻田养虾后,虾的排泄物和剩饵可以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而水稻吸收了水中的养分可使水质得到净化,有利于虾的生长,因此稻虾共作也是一种互利与互惠的养殖模式。

通常稻麦两茬的合计纯收益为10002000/亩,在稻田中养殖克氏原螯虾后不但水稻可以基本不减产,而且还可生产出5080kg/亩的商品虾,亩增效达10002000元,因此推广稻虾共作技术不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富民工程,而且对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稻虾共作的流程

首先对稻田进行规划,按照设计要求开挖宽4-5m,深1.2-1.5m的虾沟,虾沟中虾苗的密度较高时应考虑构建围栏,然后对大田进行清整和杀灭敌害,水稻移栽前710天通常每亩稻田需施优质商品有机肥300kg,并在虾沟中种植伊乐藻等水草。45月份在虾沟中放养虾苗,密度为10000/亩,规格为70200/500g。虾苗经12个月的生长后,其中已达到商品虾规格的个体可在56月份起捕出售。对大田中绿肥旋耕和开挖小水槽,于6月上旬和6月中下旬浅水插秧,插秧后注入返青水,并对稻田水位进行调控,水稻返青后从虾沟中移出部分虾苗放入大田养殖,苗种不足的从外围补充,经13个月的养殖,可在78月份起捕部分成虾出售,8月下旬至9月份留下部分成虾放入虾沟用于繁殖。为下一轮稻虾共作做好准备。

 QQ截图20190809093739.png

3-14.  稻虾共作流程

二、稻虾共作的水稻品种及管理

(1)水稻品种

需要指出的是,当养殖克氏原螯虾的产出高于水稻时,有些农户可能在稻田中只养虾而不再种稻,其实这种改变将会造成损失,首先是不种稻后土壤中的有机质和天然饵料生物将大幅度减少,大量投喂人工饲料将使生产成本增加;其次是克氏原螯虾是一种适合于粗放式养殖的品种,高密度养殖的效益并不好;其三是只养不种的稻田土质将会发黑并缺氧,易导致养殖生态的恶化和死亡率陡增,养殖风险较大;其四是缺少水稻的稻田生态不稳定,产量难以提高;其五是7月~9月为高温季节,克氏原螯虾的生长较慢,在此阶段种植水稻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在稻虾共作模式中,要求水稻品种具有较好的抗倒伏特性,同时还必须有优良的抗病特性,以减少生物农药的使用量,以降低生产成本。

水稻品种应以粳稻为主,选用抗倒性强、抗病性好、生育期短和米质较优的品种,如南粳91082728等,全生育期约150天左右。

(2)水稻管理

水稻栽插的行距为30cm,株距为14cm,每亩稻田的水稻栽插密度为1.5万穴,秧苗总数虽然有所减少,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其主要原因是:稻田中有机肥用量足、虾沟、虾槽边际效应有增产作用;克氏原螯虾在稻田中爬行时有松土和增氧作用,秧苗根系远比未养虾的水稻根系发达,水稻的抽穗整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由此可见,稻虾共作模式的水稻增产效应可以抵消水稻栽种面积减少所造成的减产效应。

水稻移栽前710天通常每亩稻田需施优质商品有机肥300kg,秧苗移栽10天后可将虾苗从虾沟中转到大田中养殖。

生产有机稻米,稻田土壤需要使用有机生物菌解毒剂(土壤改良剂、降解剂)连续2-3年,水稻防治病虫害需要选用苦参碱、川楝素、低聚糖素等生物农药,不得使用化学农药(有机磷、菊酯类)和化学肥料(碳酸氢铵、氨水),分蘖肥少施或不施,每亩0-5公斤尿素,穗肥施用亩尿素10-15公斤。

烤田是水稻增产的有效措施。在水稻分蘖末期,为控制无效分蘖、改善稻田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壤的温度和促进水稻根系向下生长,通常需排水27天,但稻虾共作的稻田宜轻烤,烤田时要保证开挖的小水槽中有积水,防止虾苗在烤田时脱水死亡。

稻虾共作的稻田水位管理方法为:水稻插秧的水位为23cm,插秧后立即注水保返青,水位控制在46cm,以不淹苗心为准,秧苗返青后让稻田水位自然落干至3cm,以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后排水烤田23天,当水稻叶色由浓绿转为黄绿色时应立即复水至5cm,并保持浅水位,幼穗分化初期提高水位至1530 cm,并保持该水位至水稻成熟期,水稻收割前7天将田中积水彻底排尽。

三、捕捞

稻虾共作可分两批捕捞克氏原螯虾,第一批是在4月初至水稻插秧前的6月上、中旬,该批虾来自虾沟中上年留下的亲虾和部分小苗种长成的大虾。第二批是下半年虾苗放养到大田里后3040天开始捕捞,至8月下旬结束,余下的成虾投放到虾沟中用于虾苗繁殖,为翌年养殖储备苗种。放养至大田中的克氏原螯虾在8月初已趋于成熟,因此应尽快起捕,不然成虾会寻找田埂打洞穴居,使回捕率降低。虾沟中的虾捕获率较高。10月份大田中除了自繁的小规格虾苗外,成虾已很少,此时应将捕获的虾苗转至虾沟中暂养,11月上旬排水收割水稻,至此,稻虾共作已开始转入下一轮回。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