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函大讲坛之一
晚播麦冬季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市老科协农业分会 钱复光
受十月底以来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今年粳稻茬小麦普遍晚播和特晚播,许多麦田至今尚未出苗(12月20日),而且,播种质量差,抗灾基础薄弱。但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仍可能是暖冬。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暖冬年在小麦越冬期有部分时段日平均气温可回升到3℃以上,小麦仍可萌发、长叶、长根,甚至发生分蘖。一般来说,在小麦越冬期(12月20日至2月20日)仍可生长1—1.5片叶。为此,对晚播麦加强冬季田间管理,完全可以转化苗情,为春发打下基础。
一、完善沟系,排涝、除渍、降低地下水位。晚麦播种后必须立即开好田间一套沟,并要做到沟沟相通,排空毛沟、小沟,做到畦面不积水,爽出潜层水,降低地下水,使土壤湿度适宜于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切实解除涝、渍为害,提高土温和土壤通透性。
二、查苗补肥,促苗冬长。对已经出苗和正在出苗的麦田,要及早检查苗情,出苗稀少(每亩苗数25万以下)、麦种已霉烂的要立即催芽补种,争取苗全、苗足,实现“独杆麦”高产栽培。小麦催芽在保温条件下进行,在麦种露白后,逐步降温,并在室外温度下炼芽2—3天再播种。露白的麦芽有很强的耐寒性,播到田间后只要有泥土等覆盖,就能扎根生长。同时,对未施基肥和基肥不足的晚播麦要施用苗肥或促蘖肥补足基肥,确保晚麦的基苗肥总量达到每亩纯氮肥9—10公斤,占一生总施氮量的50—60%,稻草全量还田的田块要氮肥前移,占一生总量的60—70%。磷钾肥也要相应施足。基肥已经施足的田块,在冬季可以不追苗肥、促蘖肥或腊肥,应开春后早施返青肥、重施拔节孕穗肥。
三、镇压覆盖,防冻保苗。晚播麦播种质量差,露籽多;稻套麦则几乎都是露籽麦。为此,要及早通过机开沟将细碎的沟土覆盖露籽,以利保湿、保温,促进出苗和防冻保苗。有条件的可施用土杂肥、有机肥、浇河泥浆等进行盖麦,增温防冻,也可以用碎秸秆均匀覆盖畦面,一般每亩可盖碎稻草150公斤左右。再则,要进行冬季镇压。在土壤墒情适宜时,利用晴天无霜冻时进行镇压,压碎大垡块,弥合土缝,使根土密接,防止根拔,防冻保苗。镇压应在12月中旬进行,不宜过迟。
2015年12月20日
农函大讲坛之二
油菜越冬期田间管理关键技术
油菜的耐寒抗冻性比小麦差得多,一般日极端气温降至零下8℃,油菜就会冻死。因此,在冬季采取措施,防止油菜冻害,保苗安全越冬是确保油菜稳产高产的关键所在。
近年,晚茬油菜面积较大,大多晚播晚栽,而且直播油菜居多、苗小苗弱,抗冻力差,往往不能安全越冬。为此,要切实加强油菜越冬期田间管理,切不可一种(栽)就丢。
一、及时间苗、补栽,确保全苗、壮苗入冬。
直播油菜从3叶期开始及早间苗,并移密补稀、补缺,在4—5叶期定苗,一般每亩留苗1.2—3万苗。移栽油菜在活棵后也要及时查苗补缺,确保每亩0.6—0.8万株。同时,要施足基肥,尤其要增施磷钾肥,提高整地与播栽质量,浇足活棵水,确保幼苗健壮,形成壮苗入冬。
二、及早清理沟系,排涝降渍防旱。
田间涝渍为害,会使油菜缺氧烂根,苗弱苗僵,降低油菜抗寒性,加重菌核病发生,甚至死苗。为此,冬季要开好田间一套沟,并要加深周沟、围沟,做到沟沟相通,及时排除地面水,爽出潜层水,降低地下水位。
油菜既怕涝渍,也怕干旱,尤其怕干冻。开好一套沟要达到能灌能排的标准,在遇到冬季干旱时,及时冬灌抗旱防冻。冬灌不宜过迟,应在入冬前后(12月中旬),夜冻日消时进行,采用沟灌洇水,洇齐即排,田间不留积水过夜,以防根拔抬苗。
三、壅根培土,覆盖镇压。
“围围巾、戴帽子”和镇压是油菜防冻保苗的有效措施。在入冬后(12月中下旬)进行行间中耕,为油菜苗壅根培土,尤其是高脚苗要将伸长的根颈培入土中,才能防冻。在大冻来临前,用打碎的秸秆盖心、盖苗(大苗盖心,小苗盖苗)防冻。在进入越冬期时,还要在土壤墒情适宜时(不干不烂),选择晴天无霜冻时进行镇压,使根土密接,防止根拔死苗,并弥合土缝,提高土温。
四、因苗施用苗肥、腊肥,促苗冬壮。
未施基肥或基肥不足、晚播的直播油菜及生长迟缓、僵苗不发的油菜,要早施苗肥,每亩尿素7.5公斤左右,促进生长和苗情转化。正常的油菜田要普施腊肥,在12月下旬追施每亩尿素7.5公斤、氯化钾5公斤。基肥足、长势偏旺的油菜田可不追苗肥和腊肥。对长势不均的田块要“小苗吃偏食”,促平衡。
五、喷施调节剂,控旺促壮防冻。
入冬前喷施碧护0.136%赤·吲乙·芸薹可湿性粉剂等生长调节剂,促进油菜冬季生长,提高越冬抗寒能力。对播栽偏早或长势过旺的油菜,在三、四叶期或越冬前,每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40克加水30公斤喷雾,控旺促壮、防止早薹早花,提高抗冻能力,促苗健壮。 (钱复光)
农函大讲坛之三
稻草还田的养分含量与腐烂降解特点
水稻秸杆还田经微生物分解腐熟后,可供给土壤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据测定风干稻草中的氮素含量为0.91%,五氧化二磷0.3%,氧化钾2.3%。水稻籽粒(稻谷产量)与风干稻草的比例大致为1:1,按每亩还田水稻秸秆500公斤计算,约合还田纯氮4.5公斤、五氧化二磷1.5公斤、氯化钾11.3公斤,分别相当于尿素10公斤,过磷酸钙12.5公斤,氯化钾23.5公斤。
水稻秸秆中的纤维素、木质素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高,而含氮物质的含量较少,碳氮比高达25:1以上,被微生物腐烂的速度较慢。加之稻草还田后种麦,气温逐步降低,雨水也逐步减少,进入冬季后,更是处于低温干燥的气候环境下,微生物活动微弱,稻草等秸秆更不易腐烂降解,释放秸秆中的氮、磷、钾等矿质养分需要长达数月的时间。稻草还田后播种的小麦往往不能较好地吸收利用还田稻草中的养分。连续多年进行秸秆还田后,秸秆中的养分才能充分矿质化,被作物有效利用。因此,稻草还田的当季小麦,不能减少施肥量,而且要“施氮前移”,在基肥中每亩增施尿素5公斤左右,以防因“夺氮”而影响麦苗前期生长。因为秸秆中的养分被当季小麦吸收的量是很少的。但是,通过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会逐年上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更好地保、蓄肥料,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均衡供应养分、水分,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化肥用量,节本、增产。同时,秸秆中含有较多的钾素,多年秸秆还田后,基本上可以少施或不施钾肥。
(钱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