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关于重建紫藤架,找回化龙桥的建议

涟水县老科协  冯沐宇

 

位于五岛湖公园主岛中央盘桓着一座紫藤架,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它是公园的主要外景。长不足二十米,宽三米,整架棚藤蔓缠绕,盘根错节、花絮点坠、遮阳蔽日,是游人驻足的必然处。两边条登可供人小栖。架棚南首躺着一块历史弥久的石刻——化龙桥。游园者无不观其貌而议其传说。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在“破四旧”时被红卫兵推入河中,后来被乡民捞起来用木制独轮车推回去挡猪圈门了。改初又被有心人找回来,仍放原处,再后来就不见了。十年前公园整置,连紫藤架也废除了,实在令人宛惜。

历史长河烟波浩淼,文化史迹浩瀚如林。一个时期总有一个时期的时代特色,而这些特色往往以不同的形式带着时代的印记保存下来,或有文字记载或有实物保存、或以民谣相传。“南头到北头,全城一座楼”是记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涟水城贫穷落后的面貌。全城只有知名裁剪师刘天明因手艺出众争得些“活钱”盖起来的楼房。因屋基地紧张,只能在一间房屋的基地上向高空发展,成为全城唯一的一幢“柱楼”,耸立于城中,一目了然。“遍地三轮车,公园一只猴”,更是当年涟水城的形象写照。上世纪末企业改制,致广大职工丢了“铁饭碗”,生活无着落,大部分人又没有行外的技术,只能找一些简单的体力活争钱糊嘴,踏三轮便成了当时的活路。一时涟城三轮大军突起,男男女女成千上万,确实成了一道难以名状的风景线。至于下半句,客观地反映了公园内的景点———单调、枯燥、凄美

时过境迁,好多史迹也容易被遗忘,或因自然灾害或因战乱社会发展而遭毁坏,有的甚至绝迹。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是每一个盛世时期执政者的时代任务,各地各级政府总会把策应民意尽量做好遗迹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摆在这时期的重要位置上。宋时岳阳楼就是在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下而重修,得以留传千古,对传扬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范公一记岳阳楼,浩浩庭湖泼墨收。

忧乐史观存万古,教孙训子不需愁。

    在太平盛世的今天我们县在恢复历史文化遗迹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上世纪末,对淤塞多年的五岛湖多次梳理整治、红色教育基地——成集苏北小延安纪念馆的复建、规模宏大历史久远因毁于战乱的能仁寺及涟水宝塔的重建、位于涟东佃湖荡的宋时残塔两次复修等等,这些工程的完成,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但在五岛湖整治过程中丢掉了猴岛,废除了紫藤架、取消了舞厅、遗忘了化龙桥,,,,自然环境美化了,文化底蕴淡漠了,进园后除了米公洗墨池仍然存在外,别无典迹可寻了。作为涟水的“商标”似乎显得非常清淡。

    与化龙桥历史故事有着直接联系的“望海楼”,若干年代以前就毫无综迹了,本世纪初由盐城市人民政府的热心关注,在位于我县东北石湖镇北三公里处的废黄河西岸——云梯关村境内兴建起来了,并以此塔楼为中心修膳了庙宇,一年四季香烟缭绕、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由此景点的张扬,使得穷得出名的“张、黄、六、运、天”迅速崛起,各路“神仙”纷纷投资、特色产品不断涌现、工厂遍布各村庄,民众翻身喜气扬。

我受老同学邀约,三次去“楼望海”,每次都听到众多人打听化龙桥,由此展开联想写了此文,意在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复建紫藤架,找回化龙桥,让这些历史陈迹重新发光,为我县的经济腾飞和文化发展服务。

 

注:1张、黄、六、运、天,是指望海楼周边的响水县张集、黄圩、六套、运河和滨海县的天场几亇乡镇,自古以来这些乡镇沙土飞扬,地脊民贫,是我省知名的极贫区。

2、化龙桥和望海楼的民间传说是有力地反映“高层官僚下层腐败”的典型。相传古代涟水以东不远处就是苍茫大海,海水泛滥灾难不断,皇帝为视察海患,拨款给地方官造“望海楼”。工期巳到,因款被贪污,楼无踪影。为了瞒过皇上,地方官员便挖空心思在一块石头上刻上“化龙桥”字样,放置于涟水西门大洼子处,然后启奏皇上:“要上望海楼,必经化龙桥,吾主乃真龙现世,不可去也”。由是作罢。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