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农村综合改革壮村富民取得新突破 ——对淮安区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的调查

淮安区老科协 办公室

6月11日,淮安区老科协在周化堂会长带领下全体理事、各个分会会长,对区农村“党建引领、集成振兴”综合改革进行了调查研究。上午,大家参观了山阳街道南湾村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钦工镇宋集村金玉土地股份合作社、苏嘴镇优质西瓜示范园等4个典型合作经济组织,下午进行了座谈讨论,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殷宏阳介绍改革情况,并回答了有关问题,嗣后,我们到区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查阅了相关资料,走访部分重点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8年淮安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党建引领、村社一体、合股联营、融合共建”的思路,探索实施了“党建引领、一点五试”农村集成改革,成功走出富民壮村新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淮安区创新工作方法,选择了党组织战斗能力强、产业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村居,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社区股份制改革、产业扶贫、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生产社会服务化等五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着力探索独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18年全区6个试点村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近210万元;入股农户“保底+二次分红”收入约470.49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262户、增加农民务工薪酬约68万元;通过对周边村组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为服务农户亩均节约成本90-120元。2019年新增9个共15个试点村居集体共增收336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595户,在合作社参加季节性务工541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双增强。淮安区农村综合改革做法,被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新华日报》《江苏改革简报》和《江苏农村要情》等刊载推介。2020年,淮安区委站在更高层次上谋划改革,扩大改革的系统性和集成度,将“一点五试”的成功做法,升级为“集成振兴”内在要求,进一步深化“党建引领、集成振兴”综合改革,新增改革示范村15个,实现改革试验示范涉农镇街全覆盖。淮安区委书记张笑表示,将以深化改革,全面激发乡村振兴的源生动力,让改革试发挥叠加集聚和集成示范效应,为乡村振兴贡献具有淮安智慧的改革经验。

二、主要做法

2018年,淮安区在6个重点村居探索实施了“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农村综合改革。其中“党建引领”是核心、是关键,即指改革工作要突出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地位,建立实施乡村振兴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组织力、发展力和服务力;“一点五试”是方法、是路径,即项目集中在同一个点上布局和打造,资金在同一个点上统筹和使用,力促实现产业规模化、效益最大化。具体来说 “一点”指试点的每个行政村称为一点;“五试”指集成五项改革试点,即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产业扶贫(富民)、社区股份合作制五项改革试点。2019年,在原有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改革成果转化推广,又在9个村居实施了“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扩面提质增效工程,改革仍以“党建引领 村社一体 合股联营 融合共建”为改革思路,以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平台载体,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关键核心,继续盘活土地资源,深化农村改革,促进集体和农民双增收,2020年,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提档升级向集成振兴迈进,试验示范村达一共达到30个。

1.注重顶层设计,强化党建引领

在改革之初,就坚持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放到全区乡村振兴战略中谋发展、抓推进。一是正视短板定思路。针对目前全区相当部分村居村集体经济收入较低、农村发展资源不足、涉农项目效益不显等发展现状,在“资金怎么来、怎么用、谁来运作、如何监管、预期达成什么效果”等关键问题上突破思维惯性、整体谋划推进,确定了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组织振兴与产业振兴两手抓、两促进的改革思路,实行经营管理和生产服务双轮驱动,探索增收致富路径。二是构建组织聚合力。在区级层面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建立“区委、镇党委、村党总支”三级工作联动机制,区委书记直接联系改革任务,试点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主动谋划部署,试点村党总支抓好具体实施,合力推进改革集成试点。

2.注重资源整合,强化造血功能

集体经济薄弱一直是地方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一方面,集体缺少资源,无力“造血”;另一方面,各类惠农扶贫资金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难以成为推动集体增收的重要推力。为此,淮安区大胆创新,整合资金,力推项目出资多元化。2018年,试点的6个村累计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其中省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1200万元、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项目4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资金507万元;区委区政府配套投入605万元,试点村居的村干部入股共131万元,吸纳龙头企业资金入股60万元;2019年,试点的9个村居累计投入2300万元,其中整合2018年中央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资金750万元,区财政配套400万元,整合其他相关涉农项目资金1130万元,一改变以往涉农项目资金投入分散、效益低下现象,实现了项目共建共享、资金使用高效、多方收益。

3、注重制度健全,强化运行质效。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不断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确立市场主体地位。通过签订授权代理协议书,委托代理人代理行使村集体在土地股份合作社中的成员权利,所有试点村组建的集体领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出台相关政策,赋予集体合作社更加充分有效的经营自主权,释放合作社经营活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各项章程制度要求,合作社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民主决策、按股分配。二是健全规章制度。由村党支部统领,村委会和合作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融合共建模式,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绩效考核机制、田间管理制度等各类经营制度,签订生产经营管理责任书、田间管理合同、田间生产用工合同、大棚育秧合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合同“一书四合同”,允许村干部在同等条件下直接参与合作社生产劳动并获得相应报酬,充分调动社会能人、基层党员干部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三是规范财务核算。强化对项目投产达效的有效监管,要求试点镇明确专人管理合作社账务,严格规范财务核算,按村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耕作服务社(农机合作社)不同的核算主体和层次,每月对合作社阶段性收、支和成本费用及时记账核算,做好成本控制,把握效益增收。

4.注重政策配套,强化内生动力。

为旗帜鲜明的给积极干事者撑腰鼓劲,淮安区创新思路,多管齐下激励村居干部干事创业:一是实施增量绩效。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多种经营模式,有效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益的试点村居,村集体可提取当年集体收益增量的20%,经镇街党(工)委研究确定后,用于村“两委”班子成员的绩效报酬。二是建立包干管理绩效。实行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的试点村居将农田分片包干,实行定量包产责任制,村干部可作为负责田间全程管理人员,每年可以获取每季每亩不高于50元的管理费用,同时根据责任田块的综合产量,还可获得绩效奖励,对达不到保底产量的,按同奖同罚的原则也给予相应绩效处罚;三是创争“红旗绩效”。区委每半年组织开展以“党建红旗、发展红旗、服务红旗、文明红旗、和谐红旗”为主要内容的“百面红旗”创建评比活动,每获得一面红旗,可获得一定的红旗绩效。

三、改革成效和经验启示

1、提升了基层组织力

长期以来,部分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腰板硬不起来。“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始终坚持正确方向,将基层党建放在重要的引领和保障位置,通过村集体牵头参股,收益由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经营主体按比例分红,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条上,党员聚在产业项目上,群众富在产业项目上,走出了一条“党组织+”的发展路径和运作模式,推动了党建力量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苏嘴镇沙吉村彻底改变了过去的“上访矛盾村、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空白村、党组织软弱焕散村。”的状况,一举成为增量绩效,被区委、区政府表彰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小康村。村干部通过通过参股分红、参与经营管理与绩效考核等方式强化了利益联结,既增加了收入待遇,提高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党员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

2、优化了农村生产关系

通过“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农村集成改革,加快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 “三变”进程,推动农民群众由“散”到“聚”的转变,解决了单家独户零散切块的农业生产质效低下问题;结合各村实际,改革试点的村居因村施策分别新建了粮食烘干中心、工厂化育秧中心、社会化服务中心,共购置农机具近240台(套),强化了“耕种防收烘”全流程机械化的硬件武装,推动了机械化率的提高和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不断优化。在资金投放方式上大胆创新彻底改变了以往涉农资金投入分散、效益低下的现象。

3、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淮安区人口输出程度高,农村空心化趋势不断加深,一度出现土地粗放经营,甚至一些地方无人耕种的局面。“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推动了土地经营由“零散”向“规模”转变,截止目前,“党建引领 一点五试”改革的试点村居共流转土地近2万多亩,由村合作社统一规模经营;产业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大胆尝试应用,走出了农业增效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呈现出车桥镇丰年村200亩和博里王安村300亩稻虾混养、稻虾田,山阳街道南湾村680亩杂交稻订单,钦工镇宋集村300亩薄壳山核桃、丹参等、车桥镇卢滩村和漕运镇泾河村各300多亩的芡实种植等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大提升了土地单位产出效益,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4、壮村同时带动富民增收

一家家农户带土地入股,一亩亩土地串点连线成片,进一步释放农村生产力。至去年底,试点村共计流转入股土地1.4万亩,配套建成区域性社会化服务中心12个、工厂化育秧中心14个、标准化农机库15个。去年,试点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1282万元带动低收入农户595户,在合作社参加季节性务工541人,人均年增收4000元,切实实现了农民和村集体双增收、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双增强。如车桥镇丰年村尝试用育秧大棚12月至来年2月的空闲期种植宠物牧草冠上丰年村“苏小农”品牌,每公斤售价可达20元,两个月就能收益6万元。如今农民以土地入股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合作社入股面积从改革初的800余亩已已增至1100亩。 “全程机械化,水泥路铺到田头,还配套高标准水利设施,长势明显比普通农户的好,优秀社员代表殷艾国在车桥镇丰年村举办的分红大会上说把田交给合作社种,我放心!”。作为淮安区第二批集成改革试点之一,丰年村两年来集体收入增长超10倍,顺利脱贫摘帽。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我区的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升华。目前改革已进入经验复制期、问题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更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不遮掩,积极正视协同解决,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一)在试点村运行方面

1.农机具利用率有待提高。正常年份下大部分农户对粮食烘干的意愿和需求不高,且提供单家独户的粮食烘干服务成本较高,如何通过统一收购、统一烘干、统一销售,来发挥烘干设备的最大效用,延长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还需要再谋划研究;部分合作社农用机具仅满足对社内土地进行服务,对外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程度不高,开展保姆式、订单式、全托管式的服务都处于刚起步阶段,社会化服务专业队伍也比较紧缺,还未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议各村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服务队伍,充分发挥集体经营、农业机械的优势。

2.土地规模效应有待挖掘。一是部分村居土地流转的质量不高,不集中连片,导致机械化作业降本增效的功能没有完全体现;二是土地集中整治配套项目未跟进,很多田块之间的田埂、旱沟没能平整,土地溢余效益未能充分挖掘。

3.运作管理机制有待优化。目前各试点村居均建立了定量包产责任制、绩效考核、农机管理等各类管理制度,但在年底的最终收益上,不同村居之间还是有较大差距。个别村居成本管理相对粗放,尤其在用工成本、农机服务等部分环节上成本支出随意性较大,支出数额也较大;有的村居虽然对入股土地管理定责任、定田块,但没有定奖惩,都是凭着村干部的一腔热情和无私奉献在做,从长远角度来说,不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和能动性,不能形成持久的改革动力。

4.农业产业结构有待升级。目前已有部分试点村居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但总的来说,土地的单位产出效益不高,结构调整还仍处于试种探路阶段;在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包装上,相关工作缺少面上的整体谋划和统筹协调,各试点村居抱团发展的联盟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二)在改革经验复制推广方面

1、改革启动资金如何解决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机制

改革的意义在于可复制、可推广。对于低收入村发展来说,仅仅把土地集中起来只是第一步,启动资金如何解决?全部、单纯依靠财政扶持可能不现实。要加快构建起一套财政引导、村干部、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出资、金融支持的投入保障机制,对于放大改革示范效应,乃至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钱”的问题,应具有积极意义。

2、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和经营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如何将集体利益与村级党员干部的个人利益有效联结起来,既保障村一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要给他们套上制度和纪律的“笼头”;既要保障集体经济有效实现,也更不能走过去吃大锅饭的老路?这些都需要在下一步深化改革中,继续摸索尝试,探索路径。

3、要切实落实科技兴农问题

充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引领作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依靠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苏嘴镇沙吉村党总支书记于洪军说:“过去农民主要靠天吃饭,邀请江苏省农科院的专家现场“把脉问诊”,很快找到了症结现在我们发现,靠科技才能致富!”目前,产品名目多,技术人才少,面上科技推广比较难,沙吉村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4、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要继续强化

机制确定后,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改革的关键因素。乡村要振兴,组织振兴是保障。从我区的现状来看,村支书老化现象较严重,他们普遍没有太高的文化素质,没有市场经营意识,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本领不足。如何培养、造就一批能吃苦、甘奉献、懂经营、善管理的“领头羊”,建优建强基层干部队伍,是我们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要创新思路多管齐下,激励村居干部干事创业。把勇于开拓创新的村党总支书记纳入镇级领导班子后备进行重点培养,旗帜鲜明的营造“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工作氛围,推动政策和机制创新,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平台,帮助农民增收创收,让农民在智慧农业中尝到了甜头,越来越有奔头。淮安区第三批集成改革试点村名录出炉。15个新加盟的试点村,将实现新增点位与已改革点位连线成片,增强辐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淮安区作为省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影响力。争取成为《江苏省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工作方案》中明确的在全省开展50个乡村振兴重点县、100个乡村振兴特色乡镇、100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示范创建工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新路径、新机制,力求趟出路子,为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多作贡献        (执笔 朱学举)。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