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关于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调研报告


 

市经济建设专家组农水组

 

为了加快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我们于今年3月初开始,与市农村农业局协同开展了关于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调研活动。我们拟定了调研提纲与工作计划,印发了调研通知与调查表,组织各县区农业部门开展调研。同时,召开市直有关蔬菜产业的处、室、站、所负责同志参加的研讨会,作了交流发言和提供了资料。我们于6月份先后赴金湖县、涟水县召开了由分管蔬菜的县、乡领导同志、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蔬菜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参加的蔬菜产业调研会,视察了两县的蔬菜生产基地、保护地设施、育苗中心、龙头企业、合作社及新品、精品生产等。7月上旬,我们观摩考察了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安徽省设施蔬菜生产第一大县”——和县的蔬菜产业,启发、感受颇深。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态势与现状

二十年前,在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时,蔬菜曾被作为调优产业结构的主要产业;发展设施蔬菜、反季节栽培也基本是在此时起步推广的。此后,随着城市扩张、基础设施发展,原有近城的老菜地大多成为建设用地。但是,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下,加快了新菜地开发与设施建设,因此,我市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主要表现为:

1、蔬菜面积稳中有进,设施栽培规模初现。

据统计数据,2018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3.72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2%。其中:淮阴、淮安两区的蔬菜播种面积分别达42万亩和31.7万亩。清江浦区达8.91万亩,全部大中棚栽培。全市蔬菜总产390.67万吨,产值128.32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33%,亩产出是大田作物的2.7倍。

我市以钢架为主的大中棚蔬菜面积达23.87万亩,淮安、淮阴区分别为4.32万亩和3.66万亩,金湖已接近3万亩。小棚栽培面积13.87万亩,温室面积(日光能、钢架连体等)1.16万亩,淮阴区小棚面积占全市总数的92.8%,温室占80.2%。(详见调查表一、二)设施瓜菜年亩产值超万元的十分常见,高的达六、七万元,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2、基地、园区示范引领,科技进步增效显现。

各县区均已建立“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全市共建9个,其中淮阴、淮安区各2个。目前,各基地建设均已启动,正在按总体规划扩面、扩建,计划总面积14.84万亩,设施面积占78.2%,产能49.5万吨,对保障市内蔬菜供给将起重要作用。全市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66个,其中蔬菜标准园46个,总面积2.42万亩,设施面积1.77万亩,露地0.65万亩,主要栽种辣椒、茄果类、豆类、西甜瓜、草莓等。

基地和园区对引进、选用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种植模式,起了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我市蔬菜的品质、产量、品类都有所提升。

3、发展绿色蔬菜共识增强,优质品牌建设力度加大。

我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和检查监督,逐步提高了干群对绿色蔬菜生产和食用安全的认识。同时,切实加强了药肥等农资管理,严格控制违禁药肥的销售和使用,特别是高毒、高残农药已基本禁用,我市已建立蔬菜农残监测网,各主要菜场、超市都设有检测点,对每批蔬菜都要进行农残检测。近年我市蔬菜农残、毒物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基本没有发生蔬菜食用中毒的事故。金湖县蔬菜全部为无公害产品,有45%的产品达到绿色蔬菜标准。

蔬菜、瓜果品牌建设也有了进展。如淮安红椒,丁集黄瓜、棉花庄、马厂、凌桥西甜瓜,金湖莲藕、芡实等品牌效应已经显现。

4、保供能力不断增强,蔬菜产业化正在起步

随着市内蔬菜生产稳定增长和地区间菜品大流通的形成,我市蔬菜的保供能力不断增强,基本可以满足市场周年需求。同时,外销的菜品也有增长,如红椒主要外销省内外,金湖荷藕、芡实,洪泽芡实也都以外销为主。

蔬菜产业化在一些品类和地区已经形成,有的项目进展喜人。如金湖有4家龙头企业有很强的购、加、销能力。加工品有盐渍藕、鲜切藕、莲藕汁、藕粉、荷叶茶等,主要销往外省、大中城市,还出口日本、韩国。金湖藕田种植、田管、采收和运销都有专业服务队伍。

蔬菜工厂化育苗、商品化供苗等服务性产业也有进展。涟水一家民营蔬菜种苗公司,去年的出苗量达3000万株以上,而且业务增长势头强劲。还有一批企业,应用现代化设施与生产技术,开发高端、优质菜品。如涟水红窑镇延寿合作社已建成芦笋大棚生产基地1000亩;奕诺农业发展公司一期投资1200万元,建成300亩连栋钢架温室,采取滴灌、温室育苗、物理防虫等新技术,生产有机瓜果、蔬菜,并将企业作为示范、培训基地,已有1000余人次来此受训。

二、蔬菜产业发展中的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

我市蔬菜产业总体来说,仍处在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装备较差、产业化程度较低的状态,经济总量与效益占比也属低下。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为:

1、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化程度低。我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大多不配套、不完善;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量少质差、标准偏低,灌排条件和抗灾能力较弱。

从面上来看,蔬菜产业仍停留在散户产销为主、分散经营的层面,产业链脱节、各行其是。蔬菜贮运、加工、营销和工厂化育苗供苗、绿色病虫防治、机械作业、采收等服务性产业更是短板缺项、功能低下。就产、供商品菜苗而言,市蔬菜所育苗订单每年仅600万株。全市大多数农户都是自行育苗。不利于良种推广应用和培育优质壮苗。

2、名品优品稀少,市场竞争力不强。我市大面积种植的蔬菜有26类,面积达10万亩以上的,仅大白菜、普通白菜、辣椒和荷藕四类。其中,只有辣椒有一名品“淮安红椒”。有特色的蒲菜,优品极少;原有的大白菜优品“狮子头”,因品种退化、栽培失当,品质不再受到青睐,已被外地的娃娃菜取代。我市外向型蔬菜生产体量极少,品牌建设不聚力、不集中,已有的品牌大都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大。加之包装、营销及产品分级、清洗、保鲜等环节粗放、毛糙、简单,无产品产地名称及认证标识,无产品特色介绍和品牌包装,大大削弱了蔬菜的商品性和市场竞争力。

3、产销衔接较差,缺菜和烂菜时有发生。我市蔬菜产销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生产基地、合作社、大户等生产组织与协会、农民经纪人等营销组织间缺乏统筹协调的机制和信息交流、对接,加之蔬菜加工、冷贮能力很弱,市场缓冲能力差,以致市内菜场季节性缺菜和结构性剩菜时有发生,缺则贵、市民不满;剩则烂,挫伤菜农的生产积极性,阻碍蔬菜产业的稳定发展。

4、科技进步滞后,用工难、成本高、服务短缺。近年,我市仍有部分菜农对绿色蔬菜生产意识淡薄,时而违规使用违禁农药或菜地受到污染,出现蔬菜农残超标及“半绿色”、“亚安全”的现象。

我市蔬菜生产的科技应用水平也远远不能适应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新品类、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和推广使用,对菜农的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科技示范、解决蔬菜连作障碍和推广绿色病虫防控技术等都滞后于生产发展。蔬菜商品化供苗、园艺机械作业服务、贮运保鲜技术应用与服务等大都短板缺项。同时,蔬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用工难(缺少青壮年)、工价高、成本不断攀升等问题。

三、发展绿色蔬菜产业的措施与建议

1、深化绿色蔬菜产业的发展理念,加大蔬菜生产组织化力度。

发展蔬菜生产不仅是保障城乡蔬菜供给、改善人们生活的重大民生问题,而且是发展农业经济,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安徽和县蔬菜种植面积44.2万亩,其中设施高效面积20多万亩,蔬菜年产值24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50%,占种植业总产值的70%。全县蔬菜从业人员人均年收入2.95万元,比农业人均年收入1.8万元高1.6倍。蔬菜瓜果在贮运、保鲜、加工,营销中的增值率也很可观。再则,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和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鲜美可口,而且要绿色、安全、营养、保健。因此,我们对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传统意义上,而要将发展绿色蔬菜产业摆上更高位置,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致富产业和重要抓手,使之在干群中形成共识与行动。

蔬菜生产要上规模、上水平,必须加大组织化程度,切实改变目前以户为主、分散经营和产、加、贮、保鲜、营销,互不关联,合作组织有名无实、产业环节各行其是的状态。要强化蔬菜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组合行政、资源、科技、市场等要素,合力推进绿色蔬菜产业。要按照“市长管菜篮子”的要求,主要领导将发展蔬菜产业真正抓在自己手中,筹划和检查、督促,切实帮助解决蔬菜发展中的存在问题,以发展现代农业、致富农民、建设新农村为标杆,使绿色蔬菜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

2、强化蔬菜基础设施,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

首先要改善和提高生产设施装备,扩大保护地栽培面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抗灾能力。要增建日光能温室与提高钢架大棚质量,要提高灌、排、蓄、降能力,发展蔬菜生产机械、绿色病虫防治、有机肥除害、贮运设施等。同时,要发展工厂化育苗、冷藏保鲜及冷链运输等设施。

要努力提升蔬菜产业化程度,在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与蔬菜标准园及其辐射区时,要同步配套产业化设施建设,要推动面上形成产、加、贮、保鲜、营销一体化,建立与培育产业发展联盟,壮大与延伸产业链,逐步配置预冷设施、冷链运输配送;实行蔬菜清洗、分级、包装、标识,使蔬菜商品化处理率提高到60%以上。要改进蔬菜流通模式,发展精深加工,增强出口能力。

3、着力名特优品牌建设,调优区域布局与品类结构

发展绿色蔬菜产业必须实施品牌战略,以名品、优品取胜。这是我市蔬菜产业的短板和软肋,必须加大力度,各方协力,争创名特优产品。建议市内设立地产蔬菜瓜果优品评选机构,每年组织一次评比、鉴赏活动,获奖单位或个人应颁发证书、给予重奖,以奖代补,鼓励与资助创建名品、优品。要将推进品牌建设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进一步建好、管好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与外地农贸市场建立较稳定的合作关系,培养和活跃蔬菜营销经纪人队伍,促进蔬菜流通外销,以销促产,畅销增效。

要根据地域优势与市场需求,调优蔬菜产业区域布局与品类结构。我市淮南水网地区,具有发展水生蔬菜的优势。应大力发展绿色水生菜品,不仅要扩规模、上批量,而且要多样化、创特产;有利于轮作换茬,防止连作障碍。我市淮北地区大都为沙性土壤,秋冬春缺水易旱,地下水位偏低,尤其适宜种植根茎类及耐旱瓜菜,应大力发展铁棍山药、百合、芋头、马铃薯、蒜、姜等贵、俏、热销的菜品。我市作物秸杆、林木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食用菌生产,应进一步开发多种食用菌。对种植方式与品类结构也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市场与效益为导向,趋善调优。要设施种植与露地栽培并重,丘坡、湿地和水面合理利用。同时,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稀、特菜类与优质品种,实行良种良法一起推。如淮北沙土大都缺有效钾。只有增施钾肥和有机肥,才能使喜钾的根茎类蔬菜高产、优质。

4、强化先进科技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基地、园区示范功能

要将科技示范和推广作为提高蔬菜产业综合效益的根本举措,要与科研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引进科研成果,创新生产技术;要加强市、县、乡、基地四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互学互帮等项活动,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器材(包括药、肥、机械等)、新型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要强化信息服务。利用多种媒体、网络,理顺科技咨询服务渠道,及时将产业发展动态、产销加贮信息,先进的种植技术传递给广大菜农与营销、加工人员,及时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要切实加强对“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和蔬菜标准园建设与运行的组织领导,确保项目按计划建成,达标达产达效。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地与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绿色蔬菜产业靠科技创优,增产、高效。

5、加强绿色蔬菜质量监控,增加投入落实保障措施。

要进一步加强蔬菜质量监控,重点落实三个环节:一是健全监管体系,市、县(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乡镇成立监管办公室和行政执法队伍,实行包片包村包门店,建立农药与生产资料(含包装材料)登记备案制度,采取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严控销售、使用违禁药、肥。同时,监管人员和工作经费要到位,保证监管工作落地。二是健全检测体系。县区设立农产品与蔬菜质量检测中心,乡镇、生产基地设立农残监测站,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监测点,对入市菜品都要先监测、后销售。确保蔬菜质量安全。三是推进产品质量认证,努力使蔬菜产、加、贮、包装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要加大对绿色蔬菜产业的投入。市、县(区)扶持蔬菜产业的财政资金每年应有所增加。重点投入设施建设、工厂化绿色育苗,绿色病虫害防治(包括防虫网、诱杀灯、粘虫板、性诱剂、臭氧、生物农药等),以及农机、土壤调理改良等。要加大产业化设施的投入,包括贮运保鲜、加工包装、食用菌生产等设施以及绿色蔬菜监控设备与费用等。同时,要以财政资金为引导,推动企业和民间增加投资,扩资扩产。和县每年财政安排蔬菜专项资金1500万元,五年扶持8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6亿多元,新增标准园41个,3万多亩。在资金使用上,要抓关键、精准扶持。如,扶持工厂化育苗,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一是补贴企业基础设施建设40%的资金;二是育苗补贴,第一年0.2元/株(辣椒苗为主),第二年0.15元/株,第三年0.05元/株,封顶1000万元。由于扶持精准,企业、菜农都获利,迅速使工厂化育苗全面推行。我们认为,此经验值得借鉴。

 

 

2019年9月10日


淮安市蔬菜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一)

县区

蔬菜面积(万亩)

栽培方式(万亩)

蔬菜年

总产量

(万吨)

主产乡镇

园区及高效优质示范主体

总计

其中水

生菜面积

露地

栽培

大中棚

小棚

温室

名称

设施

类型

主要

产品

生产规模

(亩)

最高亩效益(亩)

清江浦

8.91



8.91



27.0

和平、黄码

盐河村国富家庭农场、清浦设施蔬菜科技园

大中棚

红椒

300

75700

淮阴

42.0

0.83

24.96

3.66

12.95

0.93

120.0

丁集黄瓜;古清口、渔沟、南陈集辣椒,马头、刘老庄、棉花庄、食用菌,老张集、凌桥甜西瓜

袁集鑫宇家庭农场、棉花绿源合作社

钢架大棚、大棚、日光温室

辣椒

辣椒

草莓

65

200

6560

6000

淮安区

31.7

12.50

27.38

4.32



46.43

苏咀、钦工、顺河、车桥、泾口、流均等

顺河步龙蔬菜合作社、苏咀猛进合作社、淮安区园艺场郝勇

大棚

大棚

钢大棚

多种复种

西瓜包菜

西瓜

141

400

80

5200

4000

4600

洪泽

3.88

2.13

2.74

1.16

0.02

0.006

37.77

东双沟、高涧、三河、岔河、西顺河

三河紫山食用菌园、岔河胜伟食用菌园、岔河、老子山

工厂化

工厂化

水生作物

双孢菇

香菇等

芡实、藕

323

 

21000

年产1.4亿元

3500元

涟水

16.13

0.64

14.02

1.91

0.048

0.15


涟城、红窑、成集、陈师梁岔、岔庙等

红窑镇延寿合作社、红窑龙头企业、徐集爱神家庭农场

钢棚

钢大棚

钢大棚

芦笋

秋葵

西瓜红椒

1100

300

140

10000

8000

4000

淮安市蔬菜生产基本情况调查表(二)

县区

蔬菜面积(万亩)

栽培方式(万亩)

蔬菜年

总产量

(万吨)

主产乡镇

园区及高效优质示范主体

总计

其中水

生菜面积

露地

大中棚

小棚

温室

单位名称

设施

类型

主要

产品

生产

规模

最高亩效益(元)

盱眙

19.5

0.88

29.94

1.45

0.83

0.004

96.29

淮河、马坝、古桑、官滩、穆店

鲍集天虹家庭农场、鹏远合作社、明祖陵、穆店郭征兵大户、淮沙陈登好

大棚

大棚

大棚

露地

茄果类

花菜茄果类

茄果类

白菜

150

120

150

200

3000

3000

2500

2500

金湖

19.35

12.1

4.16

2.95

0.095

0.036

20.48

戴楼、黎城、金北、吕良、塔集、前锋

戴楼瓜菜大户王业兴

戴楼豇豆大户郑国家

钢大棚

钢大棚

西瓜

秋青菜

夏豇豆

秋青菜

240

100

5400

3000

合计

154.20

28.99

11.52

23.87

13.94

1.16

59659.1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