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淮安区发展“大旅游”的几点战略思考

 

淮安区老科协国学研究分会  孙剑强

 

 我们淮安区曾名为楚州,和扬州、苏州、杭州史上曾被称之为京杭大运河畔的四大明珠。不仅商贸繁荣,文化积淀也非常深厚,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众多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上的战乱和漕运业的衰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后人对古城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意识的严重缺失,导致四城门不见,古城墙被毁,众多池塘沟渠被填。许多极具代表性的明清建筑和私家园林被夷为平地,乱砍乱伐与乱拆乱建现象屡禁不止,曾经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了一座古城不古今城不今的两不像城市,一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被破坏得面目全非。

改革开放后,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社会已经形成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不可再生这样一个共识,加之历史文化遗存又蕴藏着巨大旅游商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不仅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历史文化遗产加以严格的监管,还投入大量的财力加以保护恢复和开发利用。这些年,我们淮安区委区政府在古城的人文自然景观的保护恢复和开发利用方面,举全区之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漕运总督部院的发掘、漕运博物馆和明清步行街的兴建、府衙大堂庭院的修缮、河下古镇的整修、里运河风光带的整治、周恩来和吴承恩等一批名人故里的扩建与复建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近几年,区委区政府又投入巨资复建龙光阁、沈坤状元府和扩建萧湖公园等一批历史文化名胜。最具开创性的是相继推出了“吴承恩长篇小说奖”和“袁鹰文学奖”这两张在海内外和区内外极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令人欣喜的是:区内的人文自然景观经过高起点科学规划和重金打造,我们淮安区的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正在突显。尤其是硬件上,已经初步形成了我们淮安自已的特色品牌。

但就人文自然景观的开发利用而言,最能彰显我们淮安区历史文化名城效应的旅游业,与历史文化名城之称还很不匹配。我们淮安区虽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但其旅游业的发展与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盱眙、宜兴等一些县(市、区)相比,还显得较为滞后。

一、问题及原因:

一是有旅游景观,缺少宣传包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周恩来、吴承恩等名人故居和河下古镇以及青莲岗古人类文化遗址等一系列的人文景观;又有勺湖、月湖、萧湖和文渠以及里运河风光带等众多自然景观。除了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世人皆知,其它景观外界知之甚少,以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为例,这样一位在海内外颇具影响力的世界级文学宗师,要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地球人都知道是吴承恩。但他是何方人士?恐怕就很难说得清楚,更不用说来过淮安吴承恩故居了。小小的周庄和乔家大院,为什么声名显赫,游人如织,首先得力于的是当地人的精明和聪明。那就是他们重在向外界宣传包装。而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远不如人家,在对外界宣传包装上,我们淮安区这些年也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宣传包装的方式方法和广度深度上做得还很不够。

二是有旅游景观,不成规模效应。我们淮安区近在老城区远在下面乡(镇)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有很多,但各景点互不关联,处于一种散落状态,这固然与交通不便和没有可看内容及还未开发出来等因素有关,但即便如此也应将各个旅游景点线路科学合理的安排联结在一起。而目前的现状是外地游客来淮安区去的较多的地方仅是周恩来纪念馆与故居和吴承恩故居这些地方,要不了半天时间就可看完,根本留不住客人。而按照我们淮安区这么多的旅游景点,全部看一遍至少也得一两天时间,这种各自为景,不能景景相联,是难以形成规模旅游效应的关键所在。

三是有旅游景观,没有可看内容。淮安区目前除了周恩来纪念馆与故居、吴承恩故居、漕运博物馆和府衙这些景点有些可看可观之处。很多人文和自然景观是空有其表,像梁红玉、韩信和关天培祠等是典型的“三间瓦房,两扇门,中间塑个小泥人”的古建筑。还有像流均的绿草荡,仅有流水、芦苇、绿草和荷花,没有小桥、亭台、楼阁和人家,更谈不上还有什么其它旅游特色项目了。再如河下湖嘴大街,经过立面整治,确实还原了明清时的建筑风貌,但仅是空荡荡的一条街巷。因为没有多少看头,游人成了匆匆过客,没去过感到遗憾,去了之后更感到遗憾。去过的是不愿再去,没去过的一经去过的介绍,自然也就不想去了。

四是有旅游景观,产业配套滞后。我们淮安区不乏国家和省级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而这些人文和自然景观,往往又都是外地游客必看之处。百里迢迢,有的甚至是千里万里迢迢的远道而来,不只是看看淮安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还要品品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回去还得带些有着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给亲朋好友,以示不枉此行。就我们淮安地方特色美食而言,大凡来过淮安区的游客无不赞誉有加。在旅游纪念品方面,具有地方风味的食品,这几年开发了不少。如古楼茶馓、天妃宫莆菜、钦工肉圆等,应该说是做足了文章。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之类的纪念品几乎没有。所到之处看到的都是千篇一律的泊来品,对游客毫无纪念价值。还有就是行,通往各个景点和景区没有专门的旅游车辆,对前往景区的散客造成不便。再就是住,像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这样景点较为集中的景区还没有一座像样上档次的宾馆,远在流均的绿草荡景区更谈不上住了,这种产业的不配套也是制约淮安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因素之一。

五是有旅游景观,文化挖掘不足。由于历代先贤后哲们的传承和创造,淮安区才有了今天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这些年区委区政府在历史文化名城硬件方面所做的工作功不可没,但在先人留下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挖掘利用方面显有不足。最为典型的是在西游文化开发上,远在山东的济南,虽不是《西游记》作者的故乡,多年前就搞起了西游城;近在咫尺的清河区,不是淮扬菜的发源地,竟然搞起了淮扬菜博物馆。主要是他们看中了西游文化和淮扬菜的巨大商机,而我们淮安区在这方面并未做多少文章。我们淮安区不仅有《西游记》这样的世界名著,还有周恩来、吴承恩、韩信、梁红玉、枚乘、枚皋、刘鄂、关天培等那么多的名人,一度时期,竟在南门塑着一只鸡、东门塑着一条狗、北门塑着一个蛋。尽管后来已拆,但至今还是人们的一个笑柄。一些楼堂馆所的命名且更不用说。绍兴人用鲁迅笔下的人物孔乙已常去的享亨小酒馆来命名酒店,如今的享亨大酒店的连锁店已开到了全国各地。当然这几年我们淮安区也在开发名人名著文化,如翔宇大道、关天培路、韩信路、枚乘路和枚皋路以及猴王纪念馆等。但那种让人一进淮安区就觉得不愧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由于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及原因,导致我们淮安区目前的旅游业还处于“小而散”的状态,或者说还没有全面形成热火朝天的旅游气候。那么我们淮安区振兴旅游业的真正出路何在?笔者以为要想振兴我们淮安的旅游业,并以此来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走发展“大旅游”之路。

二、对策与思考

一是要有我们淮安区发展“大旅游”的高标准规划蓝皮书。首先是对淮安区境内所有的人文和自然景点景区进行全面的调查摸底,分门别类,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其次是走出去请进来,到旅游业搞得比较成功的地区进行调研,并请人家走进淮安区,就淮安区如何发展“大旅游”出谋划策。吸收他人成功经验,借鉴他人成功做法。结合淮安区具体实际,请专家学者筹划淮安区发展“大旅游”的初步规划方案。然后将方案向全社会公开,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形成科研学合理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大旅游的规划蓝皮书,并由区政府提请区人大讨论通过。一旦规划确定下来,必须按规划方案进行实施,杜绝长官意志性和人为的随意性。

二是要有我们淮安区发展“大旅游”的专门经济实体。即要成立淮安区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区文广旅游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主要是指导、协调和监督。而淮安区要想把旅游业做大做强,必须与市场结合起来,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面可设若干个具有独立法人的子公司。如“河下古镇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流均绿草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淮安区旅游运输有限公司”等。通过组织化、公司化和市场化运作来解决我们淮安区旅游业发展中资金不足和人气及财气不旺问题,来实现淮安区发展“大旅游”的战略思路。

三是要加大我们淮安区旅游业宣传包装和营销力度。在宣传包装和营销上,不能仅局限于一两次会议上的推介,或是来客与之介绍介绍,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宣传效应。可在国家和省市级强势媒体上进行广告宣传,或是组团走出去,到北京、上海、南京和苏州等这些大中城市进行推介。要借鉴周庄和乔家大院的宣传做法,周庄因为著名画家陈逸飞的一幅画《水乡》,乔家大院因为著名导演张艺谋的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其旅游业火爆了起来,我们淮安区也要走这样的路子。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天下粮仓》,反映的就是漕运这段历史。而我们淮安区是漕运总督部院所在地,积累了很深的漕运文化,可以请一些知名编剧、导演和和制片人来淮安,以漕运历史为题材,搞大制作影视剧,以此来产生轰动效应。也可以请一些知名画家来淮安区写生创作,借用名人名作来宣传淮安区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层面的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手段,来促销楚州的旅游产品。

四是要深度挖掘我们淮安区历史名人名著文化。目前我们淮安区最具旅游市场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的当属西游文化的开发,虽然外地已在开发,但我们淮安区开发西游文化,其意义和经济价值非同一般,可以以《西游记》中的故事和人物,搞一个规模较大的集观光、餐饮、休闲和娱乐的西游城。可以以《西游记》中的人物名称来作为一些道路、楼堂馆所和美食的命名。如悟空大道、沙僧宾馆、八戒酒家等。将八大历史名人搞成大型雕塑,安放在城区的要道口,不能再让八大名人停在北门大街的一座小“名人亭”上。同时将八大名人中还没有纪念馆的搞成纪念馆,如韩信纪念馆、关天培纪念馆和梁红玉纪念馆等。通过对历史名人名著文化的深度开发,来让游客真正感受到我们淮安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厚实的文化底蕴。

五是要大力开发有附加值、有文化内涵和有我们淮安区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产品。我们淮安区有的是名人名著和旅游景点;有的是民间艺人和民间工艺品;有的是作家、画家、诗人、雕塑家、书法家和摄影家。且又是中国农民画和书法之乡,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淮安区的文化旅游部门应将他们组织起来,不仅要给他们创作的平台,还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可以在河下古镇、总理纪念馆、吴承恩故居等较有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为他们提供创作和经营场所。在创作的内容和经营的项目上,以淮安区名人、名著和名镇为主;以民风、民俗和民间工艺为主,形成具有我们淮安区人文特色的系列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通过开发有附加值和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产品来拉动淮安区旅游经济,促进淮安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只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实施,在旅游产品宣传包装上做文章,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上下功夫,在旅游产业配套上动脑筋,坚定不移地走政府推动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路子,笔者想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淮安区一定会形成一个“大旅游”的格局,旅游兴区的战略构想在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必将会成为现实!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