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到访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网站,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主页
关于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的建议

  

  2017年淮安市老科协农业分会承担了市科协下达的自然科学软课题——《关于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的建议》项目,分会专门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在市农委、市白马湖建管办等有关单位的指导和支持下,对白马湖周边现有水产养殖规模、区域分布、流域水系、养殖模式、养殖负载、投入产出、尾水排放等作出现场考察调研和相关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秉持绿色发展理念,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现有水产养殖方式的弊端和对湖区水质影响因素,阐明转变养殖方式的重要意义、技术路径和建设方案,提出相关管理对策和扶持政策建议,形成了此篇调研报告,旨在为白马湖生态建设和绿色渔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白马湖基本情况

  白马湖是江苏省十大湖泊之一,分属淮安市淮安区、洪泽区、金湖县和扬州市宝应县。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南北长18公里,东西平均宽6公里。环湖周边现涉及南闸、范集、岔河、吕梁、前锋等乡镇及白马湖农场、盐化新区、新材料产业园等单位。白马湖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过境湖泊,是淮安市城区饮水备用水源地。同时承担湖区农业灌溉、渔业用水需求。具有供水、航运、防洪滞涝、养殖、旅游等诸多功能,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2010年起,淮安市启动实施白马湖保护与开发工程。为改善白马湖水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水源地水质安全,淮安市市委、市政府先后编制完成《白马湖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实施方案》、《白马湖退圩(围)还湖专项规划》等系列水环境保护规划,同时成立白马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统筹开展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10年以来,白马湖建管办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理念,坚持科学规划引领、重点工程支撑、制度创新保障、市场运营导向,先后实施了白马湖退渔还湖、退围(圩)还湖清淤、洪泽城区尾水生态处理与改道等工程。经过生态修复与保护,湖区水体水质大幅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修复,生态景观显著提升。

  目前白马湖生态功能已基本恢复,生物多样性和湿地生态景观得到了有效维护。2013年白马湖被列入国家《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成为国家15个重点保护湖泊之一,2015年又跻身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

  根据《淮安市环白马湖地区空间发展规划》,未来的白马湖将以“生态休闲、养生养老、文化创意、低碳经济”为基本定位,按照国家级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淮安都市区南部重要的新兴功能区、江苏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江苏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成淮安中心城市新兴的湖滨生态旅游、高档商务、生态居住、文化创意的综合体和集聚区。

  二、白马湖水生态环境现状及水产养殖面源污染分析

  2010年以来,白马湖通过实施一系列湖泊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入湖污染负荷得到有效削减。据《江苏省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2015年度实施方案》,2013-2014年1-6月,白马湖水质总体较好,维持在IV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总氮和总磷,其他水质参数维持在III类水质标准。但2010年以来,白马湖水质呈现好转的趋势并不稳定,总氮和总磷等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恶化趋势,白马湖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仍十分紧迫。

  据调研,目前白马湖湖区经退养还湖和退围(圩)清淤工程实施后,内源性污染已得到有效控减,影响湖区水质的主要因素为湖区周边外源性营养盐输入。白马湖现有主要入湖河流有温山河、新河、永济河、浔河、草泽河、山阳河、桃园河、往良河、花河等。白马湖周边无大型工厂点源污染,主要为连片农田种、养殖基地。改变白马湖当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外溢污染物进行生态拦截,消减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白马湖流域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为稻麦、水产养殖和莲藕芡实种植等。区域内种、养殖模式较传统,肥料、饲料施用量大、流失量大,对外溢尾水未采用相应生态净化措施,直接抽排入白马湖。据《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湖区外源污染源分析表明,总氮和总磷主要来源于农业源,分别占45.2%和68.8%。

  水产养殖面源污染量确定较为复杂,仅通过饲料投入量及转化率可大体估算出水产养殖污染量。目前湖区周边乡镇等池塘水产养殖年产量1.76万吨,如按平均饲料系数1.5来计算,年投入饲料总量约2.64万吨,若按减去被鱼类等摄食利用同化率25%、能量消耗率20%来计算,约有55%即1.45多万吨的饲料最终以残饵和粪便等代谢产物的形态进入水体中。

  据《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湖边池塘养殖中,人工投饵有30%未被利用,被食用的饵料又有近30%未被消化吸收,以粪便形式排入水体,最终有50%饵料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这与我们的分析相近。

  另据有关研究,投喂1公斤饲料就有31.7克氮作为氨氮释放到水体中。据此可估算出白马湖周边水产养殖年排放到水体中的氨氮量为836.9吨(2.64万吨×31.7克),其污染量是相当可观的,这也是当地池塘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水质调控难度大、病害时有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养殖尾水随养殖生产过程中经常换水和年终捕捞干塘排放,污染物虽经入湖沟渠河道理化生物处理,但因污染负荷大,净化能力有限,最终还是汇入白马湖,对湖区水质造成影响。所以,据此分析可以认为,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尾水已成为湖周农业面源污染源重要组成之一,就保护白马湖水生态环境而言,对水产养殖尾水实行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白马湖周边地区池塘养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白马湖周边地区池塘养殖发展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当时国家鼓励发展商品鱼养殖,号召“走水路奔小康”,水产养殖成了渔农民增收致富的好路子,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白马湖周边乡镇掀起了鱼塘建设热潮,南闸、范集、岔河、吕梁等沿湖乡镇及白马湖农场建成了一大批集体和国有商品鱼基地渔场,当地渔农民也纷纷投资开挖鱼塘,白马湖周边成为我市重要的规模化水产养殖基地和商品鱼生产供应基地,为促进当地渔农民增收致富和保障城乡商品鱼供应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据现有渔业统计资料,目前白马湖周边乡镇和有关单位共有养殖水面3.4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 3.16 万亩(其中池塘养鱼面积1.24万亩),水产养殖主要品种有四大家鱼、鲫鱼、鳊鱼、黄颡鱼、鳜鱼及河蟹、青虾、小龙虾等,年水产品总产量 1.76万吨。

  据水产主管部门多年来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现状,目前白马湖周边的水产养殖业(尤其是池塘养鱼)对照绿色生态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1、养殖塘口和进排水系年久失修,淤积老化,内源污染存量较大。

  2、养殖理念陈旧,养殖模式传统。养殖者片面追求高产高效,忽视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养殖密度高,投饲和用药量大,转变养殖方式未得到实质推进,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未真正建立。

  3、养殖尾水未经处理任意排放,直接排入周边水域,经入湖河流汇入白马湖,增加了湖泊净化负荷。

  4、经营机制仍以个人承包为主,一些已征用未开发的养殖水面仍由原养殖户使用,养殖户利己主义倾向严重,只顾个人利益,对公共水域环境维护和管理缺乏共同投入和相互约束。

  5、养殖尾水排放管理制度缺失,环保执法仍未到位,对水产养殖从业人员绿色发展理念灌输及生态养殖技术培训有待加强。

  四、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鉴于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对白马湖未来发展和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都显得迫切需要。

  白马湖发展规划已描绘出未来的美好蓝图,明确了白马湖的功能定位和未来发展目标,确保湖区水生态优良将是今后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发挥其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的基础前提。要不断改善和维护湖区生态环境和水质达标,除了继续巩固湖区水面生态治理成果外,要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湖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就湖周水产养殖而言,加快转变养殖方式,加强养殖规划和实行养殖尾水处理达标排放管理,是改善湖区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重要举措,对白马湖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池塘养殖是白马湖周边高效生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仍将是白马湖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在促进渔农民增收、渔业特色小镇建设、休闲渔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传统养殖方式水资源消耗大、内外源污染重,产品质量安全有隐患,也已制约了渔业自身可持续发展,与白马湖绿色生态发展要求也极不相符。加快养殖方式转变将有利于实现产业提档升级,提高环保和质安水平,增加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今后白马湖周边绿色生态渔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我们调研,在建管办出台的《江苏省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2015年度实施方案》中,计划在二圩渔场实施“洪泽县岔河镇水产清洁养殖项目”,二圩渔场建于1984年,有1937亩养殖水面,大小池塘95个。进出水口均位于白马湖。由于多年来一直以传统方式养殖,对周边湖区产生一定的饲料残饵污染、塘底淤积污染和药物施用污染等面源污染,项目采用“养殖池塘+生态净化区”生态系统,生态净化区面积占水产养殖区面积达16%以上,项目实施后可消减80%的COD,45.6%的总氮和41.7%的总磷排放。污染物年消减量为COD20.6吨、可消减总氮5.9吨、总磷0.3吨。并节约60%以上的用水。

  以此估算,如果仅湖周1.24万亩养鱼池塘都实施此类项目,将可年消减COD 131936吨、总氮 3782 吨、总磷 186 吨排放,将对改善湖区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党和国家大力推动环境保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为了保护白马湖水域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可持续渔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提升水产养殖设施化水平和养殖尾水生态化处理能力,这对白马湖生态旅游区和备用水源地建设及生态可持续渔业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

  经研究分析,从加强管理和改进技术入手,就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提出两条主要路径。

  (一)加强水域功能规划和养殖执法管理

  1、加强规划管理。根据省、市渔业水域滩涂养殖规划和养殖证管理有关规定,按照绿色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池塘循环水养殖和养殖尾水处理排放等净水渔业,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同时加强养殖证管理,将具备养殖尾水净化处理设施作为申领核发养殖证的条件之一,逐步淘汰养殖尾水任意排放的传统池塘养殖方式。

  2、加强执法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环保和渔政执法管理,尽早出台《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规定》,强化水产养殖环保执法职责履行和处罚力度,禁止养殖尾水未经处理排入沟渠、河道和湖泊等公共水域、禁止使用违禁鱼药等投入品。

  (二)加快新型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示范推广

  转变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加快摒弃传统落后的养殖模式,大力推广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养殖模式。目前,在白马湖周边池塘可示范推广的新技术新模式主要有:

  1、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模式 。该模式是在成片池塘养殖区内,将15%—20%面积的池塘改建成生化塘,其他面积的池塘用于养殖,借助沟渠和水泵,形成闭合循环水系。养殖尾水经生态沟渠和生化塘净化处理后再进入养殖塘,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养殖、节约水资源和尾水污染零排放的目的。

  2、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在池塘内建设面积占比3%左右的、带有增氧推水和集排污装置的若干条水槽,构成养殖区用于集约化养殖鱼类;池塘作为生态净化区用于净化处理水质,养殖水体持续循环利用,养殖污物吸排上岸处理成有机肥。该模式具有高产高效、品质优良、质量安全、环境友好、节水零排放等诸多优点。

  六、有关措施与建议

  1、完善白马湖周边养殖水域功能规划和养殖证管理规定。由涉湖县区渔业主管部门会同白马湖建管办,根据白马湖总体发展规划和绿色渔业发展要求,对现有水域重新进行功能规划和空间布局调整,设定宜养区和禁养区,重点规划发展近岸以人工湿地为主的生态缓冲区和离岸生态绿色可持续养殖模式的池塘养殖区。规范养殖池塘、进排水沟渠和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标准。强化政策导向,加强养殖许可管理,淘汰传统养殖方式,尽早只对符合生态养殖条件、具备尾水处理设施的经营主体和养殖户核发养殖证。

  2、尽早出台白马湖周边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理规定。由白马湖建管办和市渔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出台,白马湖渔政部门负责执法管理。加强日常巡查,对违规排放养殖污染尾水的经营主体和养殖户,根据情节进行执法处理,直至吊销养殖证。

  3、加强水产养殖环保宣传和技术培训。涉湖渔业主管部门要加强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生态绿色渔业重要意义的宣传,引导和教育水产养殖经营主体和养殖户更新观念,转变方式,依规生产,守法经营,自觉保护水域生态环境。要加强对水产养殖经营主体和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加快生态绿色环保型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示范普及。

  4、重视技术研究和试验示范。市县渔业推广部门要统筹相关院校站所科研力量,组织水产及相关科研推广技术人员开展净水渔业新技术新模式研究试验示范工作,在白马湖周边水产养殖区选点开展专题项目实施和成果转化,重点示范推广池塘循环水生态养殖和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等技术和模式,以点带面,加快白马湖周边池塘养殖转型升级,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5、强化政策扶持。涉湖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湖周水产养殖转变方式、绿色发展对白马湖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引导和鼓励湖周水产养殖业转变经营机制,积极开展水面流转合作经营。要扶持建设规模化生态养殖基地和园区,招引落户有理念、有实力、有担当的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绿色生态渔业。各级政府要增加项目投入,有计划地将白马湖周边池塘改造、水利配套和设施装备更新等建设经费纳入“4+1”高效农业项目扶持。对湖区绿色生态渔业科研示范优先申报省级以上项目,予以重点扶持。

  参考文献

  1、张友青(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2012。白马湖水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科技探索,2012(9)

  2、贾硕岭(淮安市水利局),2013。白马湖水生态保护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水利,2013(3)

  3、张友青(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淮安分局), 2013。浅谈白马湖周边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对策。能源与环境科学,2013(9)

  4、国家环保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2013.《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

  5、淮安市人民政府,2013。《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方案》

  6、淮安市白马湖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淮安市环境保护局,2014。《江苏省白马湖生态环境保护2015年度实施方案》

© 淮安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2016
联系电话:0517-62560488 电子信箱:lkxbgs@126.com
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淮海南路112号  邮编:223000
苏ICP备1605427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