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区老科协 王忠珍
关于老人养生,手机上,报刊上各种文章铺天盖地,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如何饮食、锻炼、精神。
我说就八个字:顺其自然,心情愉悦。
笔者今年80岁,没有“三高”,吃得饱、睡得香,出门骑单车,走路健步如飞。饮食从不刻意听什么专家、学者的“七忌八不能”等等。我喜欢吃的就是最好的“保健品”。我是退休公务员,经济尚宽裕,从不吃“人参”、“虫草”等。一日三餐,“粗茶淡饭”。我家祖代农民,青少年过惯了苦日子,不忘本。不过“大鱼大肉”丰盛日子。儿女来团聚,剩饭剩菜干净的放入冰箱,第二天照吃。不听下代人“忠言”:“隔宿饭菜不能吃”。并不是我无知,我们儿时,夏天的馊粥馊饭,母亲舍不得倒掉,烧开后,他们吃了,也没有因此生病。当然,当年穷困,条件限制,无法“科学饮食”。不过报载:山区有百岁老人专爱吃肥肉;也有高寿者,天天饮酒。有百岁老人一辈子不知什么叫“锻炼身体”。虽说是个例,但说明一件事,不要刻意给自己立规矩。老百姓俗语“吃死总比饿死好”,“顽死总比累死好”。这些似乎不讲“科学”的言论,细析,不无道理。
再说锻炼:大家熟知,运动员几乎无一长寿的。而报载:清华、北大老教授们年复一年就是“两点一线”,上班、下班。终身埋头搞科研,著书立说,他们十分珍惜生命时空,很少特意去锻炼,但基本上都活到九十以上高龄。
我认定老年养生,重在“心态”,古人云“心宽体胖”,“沒心沒肺,长命百岁”。用现代语言就是“心理平衡”。
心态决定健康,心态是立命之根。
我有切身体会,一九九0年代,由于工作压力,多子女负担,我整天焦头烂额,吃不香、睡不好。不久得了重度抑郁症,在央视10频道《健康之路》栏目主持人指导下,我去了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住院三次,虽大有缓解,但仍没有从根子上解决痛苦。直到儿女们相继毕业就业,我又到龄退休,彻底解脱繁杂的工作羁绊,一下子抑郁症不治彻愈。饮食大增,体重由45KG增加到60KG。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精力旺盛。恢复了读书写作的爱好。单位同事都说我“换了个人”。在“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作息有序”状态下,读书不止,笔耕不辍。
退休近二十年,实践证明,身体康健的最大要素是心宽,丢弃烦恼。一个人一旦精神烦恼,钻进某件事的死牛角尖中不解脱,必会百病缠身,首先是胃肠不适,食而不甘,身上这儿疼,那儿痛,看蓝天都是灰暗的。
所谓心宽,就是要领悟僧人“断舍离”的精髓,斩断欲念,“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让生活升华到自在的境界,时刻清理心灵中的块垒。三国时周瑜气量狭小,嫉妬成性,因而英年早逝,死前对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我读过一个故事:二战时,法国有一小兵,在为一位将军倒茶时,打了一个喷嚏,弄得将军满脸唾沫星。将军本能的说了“你怎这么粗鲁”一句话。当事小兵连忙道歉。事已过去,将军早把此事抛入脑后。谁知这个小兵把这件本来“芝麻大”的事无限放大,寝食不安,天天去向将军道歉。将军真的发火了:“你烦不烦人,神经病啦”,当天这个士兵自杀了。
知道我国近代两位百岁老人曾经的磨难,你就知道心宽的人必长寿。一位是北大原校长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倡导者,上世纪五十年代,因提倡在中国应实行计划生育。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遭批判,1959年庐山会议后批右高潮中,马寅初坚持观点,拒不认错。周总理劝他写检查,他不写,死杠到底。1960年前后,在老阴谋家康生策划下,全国各大媒体发表了200多篇批判辱骂他的文章,1960年3月国务院免去了他北大校长职务。政治上他被要求“四个不得”:不得发表文章,不得公开讲话,不得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不得会见海内外人士和亲朋。马寅初从政坛到学坛消失20年后的1979年9月,97岁高龄得以平反。于1982年5月10日辞世,坚强的活了100岁。
2022年6月20日100岁去世的“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戴洁天,作为浙江温州永嘉县委农工部干部,1956年在永嘉县三溪区雄溪乡有关三个村近千农户的农业高级合作社”燎原社“搞包产到户经营。用“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的话说。戴洁天在雄溪乡的农业经营方式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当年浙江省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林乎加和中央农村工作部邓子恢、杜润生都予以肯定。不久“包产到户”成了错误路线。1957年10月《人民日报》等中央新闻单位纷纷加入批判。参与此事的从温州地委、浙江省委,华东局一大批人都倒了霉。在这场批判风暴中最倒霉的是戴洁天同志:被划为右派反革命分子,县法院以“首创包产到户”的罪名判处“三年管制劳动”。戴洁天的管制劳动何止三年?居然长达22年,爱人陈小梅因不接受离婚动员“敌我不分”被开除团籍,下放劳动;四个子女被取消城镇户口,落户农村。戴洁天深陷苦难深渊后,想的不是自己,他不泯家国情怀与命运顽强抗争,乐观地活着,到了1979年得已平反,调进中共温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继续从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燎原社因第一个搞包产到户而蜚声全国。比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 ”早了整整22年。这位令人敬仰的百岁老人,温州人永远铭记和怀念他。
上述二位先驱,都在社会大环境中政治高压下,以“将军额头跑得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大气度,大宽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人生低潮苦难时,依然笑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所以能活过百岁!
再说古圣先贤老庄孔孟四人,在先秦时代能活到七、八十岁(孔子72岁,庄子孟子各约83岁,老子一说生卒年无考,一说100岁),那是奇迹,在那个人均寿命只有35岁时代,他们70、80多岁,至少相当于今天120一130岁以上。那时候谈何营养?谈何体育锻炼?而他们的共同点都是重在修心修德。
那么,长寿的“基因”(此基因非彼遗传基因)到底在何处?我的答案肯定的说是在修身,是在心宽。
在社会安定,衣食无忧的大环境中,长寿第一要素是心宽。特别到了年老后,要努力活得像个孩子。《道德经》载:“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指,结聚精气致柔顺,能像婴儿的状态吗?其实,每个人终其一生,活得最通透的状态便是内心住着一个永远不变的孩子,无欲无为,顺应自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谓“欲壑难填”,寻求得到满足,极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而注意重外求。为什么不向内求呢?让自己满足自己,让自己满足于心灵的恬静,满足于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爱,特别要满足于当下的日子,所谓“知足者长乐”也。人愈老愈会发现,对名之耀,利之诱、色之魅这些所谓太多太重的使人失去原形的“服装”,是对老年人最大精神负荷。孟子云:“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赤子之心,就是孩子本来的心,是初心、童心。俗说:“家有万担,不过是一日三餐;屋有千间,不过一床安息。”欲望的漩涡越深,越会让人为物所役,所迷。社会上千奇百怪的万事万物,我70岁后,从不被裹挟。穷富也罢,职位也罢,我再也不去让这些烦心的事萦绕脑际,作茧自缚。用佛家的话就是“让尘世的礼物堆积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
可是有些老人,不甘退出,难忍寂寞,求风光久远,有恋栈的贪心,这有何意味呢?折腾自己不算,还要折腾他人,这不是丧神折命吗?回望童心,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最想要的其实就在眼前。幸福和地位、财富没有因果关系。幸福其实很简单,只是你的心态。“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我们生活幸福的密码就是不泯的童心。
即使我真的死亡了,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呢?“庄子忘妻,鼓盆而歌”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的身体会消失,但我的行为会延续……当你看到有人带着正念与慈悲行走时,那或许就是我的延续。”“我可以在你,在别人,在后代身上,看到我自己。”就像天上的云,“它会变成雨或者冰,但不会消失。我永远不会死亡,尽管我的身体会消失,但那并不是我的死亡”(《世界中的家》)。“乌啼月落知多少,只记花开不记年”(清·袁机),装点“愚相”吧,“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庄子·列御寇)。你我定会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