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食物过敏发生率逐年增高,低龄人群尤其明显,”8月11日召开的第13届协和过敏性疾病国际高峰论坛上,北京医师协会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分会会长尹佳教授表示,食物过敏可出现皮疹、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甚至窒息、休克。目前食物过敏没有根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找到过敏源,避免接触致敏食物。尹佳教授表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过敏人群越来越多,她提醒,“别拿过敏不当事,严重了可以致命”。
致敏“大”不同
尹佳教授表示,由于遗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影响,不同地区人群的常见诱因并不相同。鸡蛋、牛奶、花生、坚果、鱼类、贝类、大豆和小麦是致敏最多的8种食物。欧美的研究认为最常见的食物诱因为坚果、花生、鱼及贝类。针对亚洲国家的一些研究认为小麦和荞麦过敏更常见。
研究显示,食物过敏高达全部过敏的77%。在中国,有三种意想不到的食物是造成食物过敏的元凶。在诱发过敏性休克的食物清单里,小麦为元凶,占到总诱因的37%;水果/蔬菜排第二,占到20%,其中桃子是我国水果、蔬菜中第一位的过敏原,桃子过敏的人往往合并有花粉过敏。豆类/花生占7%,坚果/种子占5%。从发病严重程度看,小麦诱发了57%的重度过敏反应,而水果蔬菜类倾向于轻中度。68%的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在18岁~50岁,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过敏性休克首因不同。
过敏能预防吗?
很多人认为,自身免疫力低才会导致过敏。事实上,过敏是免疫系统对身体过度保护。当身体对我们保护过度的时候,身体会将原本对我们无害的东西误判为“敌人”,就产生了过敏反应。过敏就是吃了、接触了、甚至闻了这些被免疫系统判断为“敌人”的东西引起的一系列不舒服的反应。
我们生活中接触到的过敏原很多,比如食物、药物、花粉等,当它们进入我们的身体之后,我们身体的免疫细胞就会产生记忆功能。当过敏原再次反复进入身体的时候,就可以使得我们体内的肥大细胞,也就是跟过敏休克相关的细胞,出现炎症反应。一旦炎症反应发生在支气管,就可能引起支气管的收缩,引发支气管炎症。如果它释放介质很多的话,就会引发嘴唇的水肿,皮肤的丘疹。
正确诊断尤其重要
目前食物过敏的发病在全球各地区都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在低龄人群中尤为明显。“避免触发因素是严重过敏反应最根本的治疗方式,应最大限度地找到致病病因。”尹佳表示,“但食物过敏在我国尚处于知识真空期。由于部分医生经验不足,选择诊断方法不当,存在过度诊断的倾向,给部分误诊儿童的父母和家庭带来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增加了疾病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尹佳强调,及时识别、诊断严重过敏反应对于尽早采取正确抢救措施。发病后的半小时内需要使用肾上腺素治疗。国际上公认的正确诊断方法包括:皮肤试验、特异性IgE监测、食物激发试验,并需要结合病史分析,且并不推荐IgG检测的诊断方式。
选择正确的方法和有经验的医生诊断此病尤为重要。在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断水平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大众相关知识的普及。“但目前国内培养的变态(过敏)反应专科医师数量不足,需要建立专科医师体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基层诊断水平。”尹佳强调。
· (来源:中国科普网 作者:项铮)